编辑点评
当今社会,任何一个团体组织,如只是空喊唱高调,不进入经济领域干实事,你自身就没有多大分量。编辑清楚地记得那天采访彬县县委副书记高彬同志,他一开口便说:“工会为促进县上经济发展出了那么大的力,干了那么多的事,你不支持不重视人家不行呀!”
在彬县,你每到一个企业,都能感受到工会在参与企业改革和发展中所做的工作,都能看到工会为企业扭亏所做的努力。几年来,他们已帮12个企业扭亏、减亏或止亏,工会在广大职工以及全县人民中的威信大增。
发展经济是客观形势的需要,也是职工最大利益之所在。彬县工会同志以几载的艰辛,为我们摸索出了些行行道道。愿全省各级工会学习他们的样子干起来,并且超过他们,创造出更好的经验,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报讯 彬县总工会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县域经济改革,在参与中突出重点,抓住难点,为促进县属企业“双放”改革,帮助危困企业走出困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彬县是我省综合改革试点县,去年县委、县政府首批确定了9户企业,进行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总工会敏锐地认识到,这是当前县域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与职工主人翁地位、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对工会工作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而更多的是机遇。基于这样的认识,彬县总工会把主动参与“双放”改革作为工作重点,抓住三个环节开展工作:一是“源头”参与。县总工会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产权制度改革中工会工作和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四条具体意见,即:1.试点企业必须坚持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制度;2.必须坚持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同时工会主席、副主席应作为职工代表按规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3.必须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4.各级工会必须参加同级试点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这些意见受到了县委的高度重视,全部写进了县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和改进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党的建设的意见》中,并得到了全面的贯彻落实。县工会作为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直接参与了县上关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人员安置、产权界定等10个方面政策性文件的起草和制订,参加了企业试点方案论证。二是县总工会由崔彬英主席带队深入到一户企业抓点,解剖麻雀,总结经验,推动全盘。县工会的试点经验,由于抓得细、抓得准,效果明显,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职工群众的肯定,并在咸阳市中小企业改革现场会上作了介绍。三是对改制企业的15名工会主席、副主席进行专门培训,保证工会在产权制度改革中参与的质量和力度。由于县总工会的积极参与,9户改制企业的工会主席都参加了本级企业改革领导机构,都坚持了改制形式职工定、企业募股全员入、领导班子自己选,坚持了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制度和职工董事、监事制度,企业工会主席、副主席作为职工代表全部进入了董事会、监事会,并担任了监事会主席。试点企业全部建立了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改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企业和1户兼并、1户拍卖企业的职工,都按有关政策得到了妥善安置。试点企业的成功为其他企业作出了示范,今年彬县确定的20户企业改制工作,目前正在顺利进行。
近年来县属企业亏损面普遍较大,致使一部分职工生活困难。去年县工会专门组织人员下基层进行调查,向县委汇报,建议县委协调有关部门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县委领导对工会的意见非常重视,连续召开三次协调分析会,分别对三个欠产较多的行业逐单位解剖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使这些行业的经营情况在短期内得到改善,稳定了职工情绪。县工会还定期对企业状况、工会领导班子状况以及职工队伍状况进行调查,及时提供信息,反映职工的呼声和要求,为县委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县工会直接与困难企业建立帮扶关系,促其扭亏为盈。三年来县工会先后选了2户困难较大的企业,积极帮助其加强内部管理和疏通关系、改善外部环境,开展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时县工会还从自己十分紧张的经费中挤出资金资助企业和职工,使这2户企业一举扭亏为盈,其中一户企业投产10年来头一次给国家上缴了税金。县总工会的行动,在全县各级工会中产生了连锁效应。1993年至1996年全县工会组织共帮扶12户企业实现扭亏、减亏、止亏,有效地维护了职工利益,对促进全县经济均衡增长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彬县是全国重点贫困县之一,彬县人却没有为贫困所吓倒。县工会干部说:困难是难免的,但不论困难有多大,我们都有战胜困难搞好工作的勇气和信心。正是凭着这种大无畏的勇气和信心,县工会工作的路子越走越宽,社会影响越来越大,职工对工会的信赖不断增高。在不久前召开的全省县(市、区)工会工作会议上,彬县总工会光荣地被评为“陕西省工会基层工作先进县”,受到了省总工会的表彰。
(守中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