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一局三处的2493名职工在用塞北江南的千里风尘给自己的双鬓染上银霜之后,相继离开奉献了几十年的岗位。到1995年6月,平均1.23个在职职工要养活一个退休职工,这对于走向市场的铁一局三处是一个严峻的现实。
但是,处长和书记们心里很清楚,稳定退休职工就是稳定在职职工队伍。道理很简单,每个人都要走到领取退休金的这一天。因此,尽管面临着许多亟待克服的困难,处里还是下决心实施退休金统筹制度。任务落在了以宋天福为主任的四名退休办工作人员头上。他们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把各项目经理部报上来的缺线断节、头绪繁乱的材料理成一道整齐有序的风景线,然后带上这些材料到各个经理部去苦口婆心地催要拖欠的100万元退休金。西去甘肃、北上内蒙,他们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却使分布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578个(市)县的2000多名退休职工在1996年春节到来之际,第一次按期领到了退休金。
每年1600万元退休金,全要四名工作人员一笔一笔填上原退休金、调整退休金和应领退休金等名目,再准确无误及时快速地送出去,有时要通霄达旦地工作,一天只吃一顿饭是常有的事,但他们从未说一个苦字。一位家居广东省的退休职工,长期在外打工,收款地址一个月要变化几次,退休办总是千方百计地满足他的要求。铁路工人常年在外,退休后常因夫妻情感交流不够而影响到家庭经济调配。家在兴平的一位退休工人,妻子是门卫,因与丈夫感情不合而利用工作之便截取汇款。退休办副主任职西原发现后,专程到当地邮局作了妥善处理,这位职工感激得热泪盈眶。有些退休职工由于不了解这几年来退休金调整的情况和物价浮动的形势,心存疑惑,虽然工作人员反复解释,仍解不了心头的疙瘩,甚至开口要骂,举拳要打,宋天福心中感到委屈。可党委书记邵永相却说:“老宋呀,做离退休工作,态度上要有幼儿园阿姨的耐心,方法上要有儿女养老的孝心,化解矛盾就是我们的工作嘛!”老宋笑了。从此以后,百问不烦成了退休办工作人员不成文的承诺。
按时把退休金发放到退休人员手里,这还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实际上,从实施统筹制度的第一天起,他们就把自己同退休职工的冷暖病痛联在了一起。对于取消父退子顶替制度以后家庭收入过低的退休职工,铁一局三处积极开展劳务扶贫,优先安排他们的子女到工地干临时工。家居彬县的退休职工李志强盖房时屋架倒塌,当场伤工匠3人,死亡4人,要账的把门槛能踩烂,抱养的儿子吵着要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绝望之际,他把一封电报发到处里,宋天福他们当夜带着钱翻山越岭赶到李家,妥善处理了善后问题,并把他的儿子招聘到单位上班,一个将散的家庭得到了挽救。李志强激动地流着泪说:“一辈子忘不了三处这个家”。住咸阳的退休职工王金斗,早年施工时大脑受伤,瘫疾在床10多年。去年11月病情恶化,大小便失禁。处里知道这件事后,及时送去换洗被褥,又给他设了家庭病床。家住华县的退休职工骆三虎去世后,家境贫困,女儿考上大学,却交不起学费。处领导立即让退休办人员送去500元,而后又通过行政、工会拨款、职工捐款,成立了帮困扶贫基金会,使之制度、规范化。
为家在咸阳的退休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娱乐环境,一直是从领导到退休办工作人员努力的目标。他们千方百计挤出资金,为退休职工建起了灯光球场,建立了老年门球队。如今,投资30万元的退休职工活动中心拔地而起,竣工在即。
在铁一局三处,退休职工把企业看作大树,把自己比作绿叶,那绵绵不绝的情结,是绿叶对根的情怀。家居南京的退休职工李剑勤在给处里的来信中深情地说:“集中支取的办法,将加深职工对改革的理解。”细心的李剑勤把统筹后收款的日期认真做了登记,发现汇款的日子正好是星期天,他从中看到的是退休办工作人员的高度责任感。
处在改革大潮中的退休职工内心并不平静,每接到一笔汇款,他们都要思考许多问题。他们深知,每筹集一笔退休金,都要工友兄弟在茫茫戈壁、崇山峻岭中付出许多心血、汗水乃至生命,而这些人也养着一大家子父母妻小。这种思考往往使他们总是想着要为企业做点什么。只要组织一声召唤,他们总象当年一样整装待发。去年新疆南部山洪暴发,南疆铁路告急,退休职工们纷纷请战,有的连给家里打电话都顾不上,就登上了西去列车。这些花甲之年的老铁路们,睡隧道,啃干粮,喝凉水,然而他们却豪迈地说:“总算有了一次回报组织关怀的机会”。
(杨焕亭 王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