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小浪底:是否重蹈泥沙淤积覆辙

2023年09月26日

新华

黄河小浪底枢纽是迄今为止中国在黄河干流上修建的规模最大的水沙控制工程。随着十月底大坝预定截流期的日益临近,其蓄水运用后,会不会重演三十年前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的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为此,记者走访了治黄专家和当年参与三门峡设计人员。他们的回答是,三门峡工程作为中国在黄河干流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沙控制工程,无论当初的失误或后来改建完善的成功,都为中国在多泥沙河流兴修水库积累了宝贵经验。由于充分吸取了三门峡水库建设的经验教训,小浪底决不会重蹈覆辙。

三门峡水库位于黄河、渭河、北洛河交汇处。是新中国建立后治理开发黄河的一次重大实践。专家认为,三门峡工程当年的主要失误是,由于对黄河泥沙的严重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对黄土高原的治理速度和减沙效益过于乐观等原因,造成在库容选择上选用了“小口颈大肚子”的地形;工程泄洪排沙设施严重不足,泄流孔底槛偏高,同时又采用了蓄水拦沙的运用方式。因此,一九六O年汛期关闸蓄水后不到—年时间,库区泥沙淤积达十五点五亿吨,在渭河入库口形成拦门沙,回水倒灌威胁古都西安和关中平原。

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九六四年底,有关部门决定对工程进行改建。经过改建,三门峡工程汇流排沙能力显著增大,实践证明,在黄河上修建水库,只要选择有利于排沙的峡谷地形,有足够的坝高和泄流排沙设施,实行蓄清排浑调水调沙运用方式;水库就不会淤废。

根据三门峡工程实践经验,小浪底工程选择了峡谷型库容,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上,泄流排沙设施规模大,汛期最低水位泄流量就达八千立方米每秒,足可满足泄流排沙的要求。在运用方式上,第一阶段逐步抬高水位蓄水拦沙,待七十六亿立方米的死库容积满后,即蓄清排浑调水调沙,通过多方面的论证分析计算,这样小浪底水库就可以保持五十—亿立方米的有效库容,长期发挥防洪、减淤、防凌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上篇:白水街头卡拉OK风光不再
下篇:三青年擒“色狼” 一身正气救弱女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7/7/19970729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07/29/21519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