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假如你是一个外地人,要从咸阳火车站广场起始点搭乘公共汽车到西安,或从西安未央路终端点搭乘公共汽车到咸阳,你一定会发现一种奇特的现象,许多人对高声招揽生意的公共车理都不理,而是径直踏上咸阳市公共汽车公司经营的无人售票59路公共车。不用问,这些人一定是老咸阳。因为他们知道,59路无人售票公共车正点准时,安全可靠,车况优良。
然而,又有谁知道,59路公共车曾一度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80年代中期,先是西安的停车点由城内火车站一下变到了城外未央路终端,紧接着咸阳这边亦频频向59路亮起了黄牌,59路如同没娘的“孩子”,先是由市中心变到了该公司院内发车,后又变到距市中心约2公里的陈阳寨发车,为此公司专门增开了18路公共车从城区向陈阳寨输送乘客。本来咸阳距西安仅25公里,可要到西安,旅客最少需倒三次公共车,加之发车点的不停变化,使乘客极为不便,客源急剧下降。但更为严峻的是来自市场的竞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个体营运车辆的日益增多,通过各种关系挤进咸阳到西安这条黄金线路的个体车辆不断增加,最多时,个体大小营运车辆达50多台,超过咸阳公交公司营运车辆的三分之二,对该公司构成了很大威胁。由于僧多粥少,个体营运车辆便率先挑起价格战,带头降价,90年代初,大规模的降价曾进行过两次,延续时间达半年之久,试图将59路挤出市场。59路采取的策略是你降我也降,决不放弃这条黄金线路,而且始终坚持做到按点发车不变,服务质量不降,争取生动,取信于民。
为了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该公司克服困难,从90年到今年初,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分期分批购回了10台黄海、10台四达、4台西安和15台山东聊城大轿车,提升车辆技术等级,并从95年9月起在59路全面实行无人售票。为了使无人售票这一国际通行做法得到很好的实行,他们在咸阳和西安起始点设立兑换零钞点3处,配备2至3人,方便乘客不时之需,受到广大乘客的交口称赞。同时,狠抓管理,提高职工素质,实行规范化服务,使司乘人员做到文明用语,礼貌待客。与此同时,他们对59路营运车辆全部实行了任务、趟次挂钩的办法,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即:司乘人员的工资奖金与营运收入、营运趟次相挂钩,超任务完成趟次提奖,少任务欠趟次扣资。这样,既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又益顾了社会效益,较好克服了过去那种只为任务相互超车拉人,或为趟次而甩站空跑的现象。
一年多的实践表明,实行无人售票,杜绝了票款流失,克服了甩站空路的现象,做到了准点发车,间隔时间不超过8分钟,节假日高峰时间隔缩短到3分钟,从而赢得了顾客的信任,使客流直线上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一组统计数据很能说明问题,94年9月至12月未实行无人售票时,59路仅收入58.7万元;95年9月至12月实行无人售票后,收入猛增到106.7万元,增长81.8%;96年与95年同期相比收入达到138.8万元,增长30%。咸阳公交公司在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掌握了市场主动权,所以出现了前文提到的许多乘客往往绕过高声招客的个体营运车辆,纷纷踏上了59路公交车的奇特现象。眼下,跑59路的个体营运车辆已由过去鼎盛时期的近60辆,减少到了6辆。而在西兰路频繁穿梭的59路公交车,则在竞争中日益强大起来,它宛如一道雨后初霁的彩虹,把咸阳和省会西安紧紧地连在一起。
(李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