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真人袁方写意

2023年09月26日

秦俑

秦岭群峰,太白西岳,骊山终南。看千古都城,风云人物,如泾若渭,竟东流去。龙日寒山,回首顿足,望天涯峡谷冰川,鲲鹏展翅,柳桃争春,温泉飞烟。

四十年风雨急,儒子冰心无憾,叹寂寞人生,鬓衰事半。吴钩栏杆,云舞蓝天。当凌绝顶,天公抖擞,问鸟儿玉门关外,有春风,步千金医范,衣带渐宽。

引自主人公袁方40感怀

曾几何时,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办医的热浪,依如当年的商海弄潮,杏林丛中,不乏红杏斗艳夺墙而出的可人景象,亦不乏残枝败叶遮花损香的尴尬局面。

我也曾在心里默默起誓,从不再写这方面的文字,生怕遭人唾骂,误人性命,落得个千古罪人而已。

然而,丁丑年春,偶遇我的好朋友孙见喜,他极力向我推荐一个人物。谈起这个人物,他激动得像个孩子,说这个人物不管咋说,很值得一写。这个人物是医界的圣手,满腹慈善,满腔热血,一身绝活,整骨救人,沿袭世代祖业医骨整骨之家传,又经科班锻造,尤其历经20多年的教学临床砥砺,整骨医病,治愈者胜不胜数,他只是多年默默济世救人,从不愿张扬,他的医德医道很是让人钦佩。多年来他在理论上又结出了丰硕的果子,《中医正骨二十法》首次提出手法治疗骨折的科学含义和正骨要辩证施法的八大具体内容并在全国公开发表推广。他的《中国手法治疗骨折彩色图谱》一书,五次在国内出版,92年又在台湾出版,轰动东南亚一带。现又被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发行一百五十多个国家……

孙见喜一口气说了许多,一时也令我激动不已,便受见喜之约在西安万寿北路,一所并不宽敞的陕西省中医骨伤研究院会晤了这位人物,他叫袁方,字正,是这个医院的院长,一番谈话,几次接触,顿生感慨,便不得不操笔疾书,将这些感念写成文字,觉着为这位真人张扬倒是很值得的,也合天地良心——

(一)

独步人生源头,命中注定他要步入这道幽谷。无语地想到自己只是一支歌,一支源远流长的歌子——

1954年一个白雪皑皑初冬八日,他呱呱坠落地了。他就坠落在秦岭山脉半界山下的白涯湖之滨,这里是一片神秘而又奇特的地方,这里是太极张三丰所植的空中悬柏之地。然而,这个神奇的地方孕育了这位神奇的人物。他降临人世间后7天7夜就是闭着眼不睁眼,只是一个劲地哭。当他第一次睁开惺松的双眼看这扑朔迷离的世界的时候,横在他面前就是一黛延绵的秦岭远山。母亲指着远方逶迤的山绵绵峦峰教他认识的第一件事:“那就叫山——”从此,山成了他生命的坐标,山成他人生的摇篮,山也注定成为他命运里的里程碑。

秦岭山是狰狞的,秦岭山也是富有而博大的,山的沿稳,凝炼了他深沉的城府;山的浩大,铸就了他博大的情怀;山的棱角,砥砺了他坚毅的个性;山的气魄,造就了他的鸿愿和胆识。

慢慢地他懂事了,他上学了,红领巾早早地飘扬在他的胸前。一次老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莫斯科有一所世界上很大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雕着许许多多塑像,这些塑像是全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其中就有一位是中国人。他就是明代的大医学家李时珍。李时珍曾经露宿餐风用毕生精力披阅了八百余家著作并到全国各地实地考察,访问了成千上万个群众,前后三易其移,终于写成了千古医著《本草纲目》,这本书先后被译成日文,英文拉丁文,法文等多文字,并流传全球。老师接着讲了还有咱们陕西耀县的孙思邈也穷毕生精力著的《千金药方》、《千金翼方》,都是祖国医药宝库的经典。老师的话,似春雨,滋润着袁方的心田。

从此,他幼小的心灵里便种下了“不为良相,甘为良医”的种子。

老师的一段话给他启迪不小,再加之,袁方的家族是世代中医世家,曾祖父袁海丹是清代华州很有名气中医,华县袁家的医风医德以及神医的传闻有口皆碑,现今仍还流传着“进了华州城,先睹袁家营”。

袁方自幼随父习医,耳儒目染很快喜欢上了医道。对他印象最深的一次,12岁那年冬日他上山砍柴,一不小心,从山坡滚落下来,把他的胳膊弄骨折了,恰巧东北的工人在哪里修工厂,把他送往医院,当时对他施行手术正骨,又无麻醉药,撕心裂肺的疼,使他饱尝了骨伤病人难耐的痛苦。17岁那年他参加农村劳动,给棉花地里喷施农药,在那个年代,他拼命干活,逆风喷施,结果自己又中毒了,多亏解放军及时把他送到医院抢救整整一周,又一次挽救了他的性命。这些病痛的亲身体验,使他更坚定了从医的信念。从此,他苦苦在医道上求索。

(二)

他从来不想改变初衷,也从来不肯埋葬向往,他牺牲了自己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切,义无返顾地跋涉远方,一种思想,如同启明星,开始闪烁在遥远的天幕上……。

1973年那个金灿灿的季节,对风华正茂的袁方来说是一次机遇,这次机遇成全了他甘为良医,济世救民的鸿愿。他考上了陕西省人民卫生学校。1975年被分配到了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和骨伤科工作,这种工作很合他的胃口,他移植这块陕西唯一的中医园地,修炼了三年专业中医理论,开始把家传的骨伤疗法于中医理论揉合在一起,并虚心地向专家学习临床的第一手资料。病人的恢复日程,各部位的骨伤愈合,使有心的袁方在他的笔记本上记得密密匝匝,1978年他又被医院推荐去学习深造,天津参加由卫生部主办全国中西医治疗骨病学习班二年,主要进修骨病专科。并得到了著名骨伤科专家孙绍良、王树梓、尚天裕教授的精心培养,很快,袁方脱颖而出很快成了一名远近有名的骨病专家,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他成了医界的活雷锋,只要有病人他就医治,分文不取,他手到病除,被人们又誉为当代华佗。一次在省止园饭店开会,他义务为到会的老同志诊治颈椎病、腰腿痛,从不收取报酬,许多人都在交口称赞。也正是这些医德医风,袁方在三秦大地上,在全国各地,在社会各界他的医术为他交的朋友真不少,有时来的患者称他恩人,他不知是怎么回事。

1991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学院在西安联合举办陕西中医学院骨伤病医院,并由袁方任院长亲自主持医院工作,他创建了门诊部、住院部、手术室、由于他的挂牌,门诊每天人次达100人之多。古城西安的有利位置,更使得袁方如鱼得水,全国各地患者慕名涌来。他对骨伤科、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慢性骨髓炎、骨折畸型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以及颈、肩、腰腿痛等病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的方法,同时又大胆开展了手术疗法,刮骨除毒疗法,他的一系列辩证施治方法,整骨与固定,手术与中药互补疗法都在此不断完善。中医独特手法治疗骨折,使众多骨伤患者免于手术之苦,刀药功并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及骨质增生等又是袁方的一大特点,这一疗法患者痛苦小,乐于接受,其疗效有立竿见影之神;药罐治疗慢性骨髓炎及骨关节化脓性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与不愈合这些创举,受到医学界专家的认可,并被国家中医管理局列为向全国推广项目。在此基础上,他根据祖上的秘传及临床反复实践又研制成功了接骨止痛膏,牛黄消炎膏,颈椎舒胶囊,伤科骨刺膏,脊髓通胶囊,生骨丹,腰腿痛胶囊等一系列科研新药,有多项被列为国家和省科委社会发展研究开发项目。

1993年,他受香港中医学会和香港正筋正骨中心之邀,在香港义诊表演并作5场学术报告,很受方家的认可,被香港骨伤科中心分别聘为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多年来,他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津贴,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咸阳市十大科技人才,陕西省跨世纪青年人才标兵,陕西省教委优秀共产党员,并在1996年美国世界中西医结合国际学术会议上获6项金奖,选为中西医结合常务理事。十杰青年、新长征突击手、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当选为全国共青团十一大代表。

“医术济迩,医德行远”这是衡量每个优秀医务工作者的标准。“修医经、庇寒士”则是袁方一贯的做人宗旨,他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多年来,他常在科研工作之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患者治病。当他听说咸阳师专有位教师患有腰椎疾病时,他带上助手登门为其治病,不但医疗费分文不收,还为他垫付了全部药费。1992年5月8日,因车祸右下肢股骨骨折的任安远,经多方求医,几家大医院手术后久不愈后,几次植骨,肢体也因感染而红肿。后慕名寻到袁方,袁院长采用动静结合、夹板固定,中药内服外洗拔毒等治疗方法,不到10天任安远患者的腿肿基本消失,两个月后骨不连完全愈合,后来这位患者告诉记者,现在全好了,病腿和好腿没有多大差别。

38岁的王小马,6年前因车祸造成腰椎压缩骨折,并不全截瘫,腰不能直起、大小便失禁、经几家大医院治疗均不见效,小伙子因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几度轻生,后遇袁方,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腰也能逐渐地直起,并可以丢拐活动了。

济南某军区徐春阳中将患腰椎间盘突出,92年经他治疗,95年回访,恢复很好。国家教委原干部司司长郭薪颈椎病多年,头昏目眩,经他用自己发明的骨伤多用刀,做了一次就使这位老干部痊愈了,去年回访状态很好。中央美院李琦教授和靳之林教授患颈椎病和严重腰椎增生多年,经他治疗,很快就好了。世界射击冠军林波谈起陕西袁方专家医德医术,他感激不尽,因为他患颈椎病多年,经多方求治收效甚微,经袁院长的刀药治疗,竟一次性彻底治愈。省纺织配件厂的扬泽,患膝关节内严重骨折,骨块翻转游离,治疗难度大,但经袁方治疗并加服他的祖传秘方生骨丹也是一次性治愈……。

像这些例子举不胜举太多了,光锦旗牌匾拉三汽车拉不完,他最不愿自个给自个挂满锦旗张扬自己是个神医。谈到这些,使我便想到了贾平凹所说的,一动就拿采访本的不是好记者,背上画板到处张扬不是好画家,爱抹粉涂脂的不是美人一样,袁方是个从不愿张扬的人,越是这样他的这坛老酒愈浓愈淳。正应了一句俚句:“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扬。”

(三)

把痛苦化作宝藏,苦难的深度,生命的深度,在他圣洁的额上,深刻着太阳流畅的线条,被病魔扭曲的躯干,在他的双手下,又灿烂着,环绕着生动的智慧和灵感——

为了扩大治疗范围和提高医疗效果,袁方还对医疗器械和中成药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开发研究。近年来,他发明的“骨伤多用刀”、“骨伤治疗仪”“医用灸疗器”“牛黄消炎膏”等均获国家专利。

袁方是一个在骨伤病领域里善于探索的人。他在骨病治疗方面不断进取。祖国传统正骨手法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界中的独特医术。它避免手术治疗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破坏血运及患者自身恢复能力的弊端,在获得功能上有着奇特的效果。但手法治疗骨折是在闭合条件下进行的,教与学之间有一定的难度。只能师徒之间靠口传心会,全凭悟性。而骨科典籍也大多是抽象的文字叙述,领会掌握十分不易。为了弘扬祖国的传统医学,使正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袁方从大量的临床资料中选取8000个典型病例,著成的《中国手法治疗骨折彩色图谱》一书。配合彩色照片和插图,详细论述了治疗的全过程,光图解就有2000多个,成为骨病史上又一朵奇葩。经全国20多位专家、教授鉴定,认为这是我国骨伤科第一部实用性很强的高级图谱。将使骨科教学和临床向前推进一步,当代骨科权威尚天裕教授认为袁方的图谱是在骨伤学学术史上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这本书的六次出版受到以吴阶平、卢嘉锡组成评委会的高度重视并被评为全国科技成果二等奖。他现已出版专著6部,获国家专利6项,完成科研成果5项,获国家和省级科技奖8项,获国际金奖6项。现在许多教学、科研单位也开始使用他这一成果,并已译成英文向世界发行。很快轰动全国,名播八方,德国明斯特大学医学博士巴赫曼远渡重洋来华听他讲课;1994年7月,美国的软骨权威C格林·享得逊夫妇观看了袁方手法治疗后,赞不绝口。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也都发来请柬,诚希他能到贵国一展才华。但袁方他一一谢绝了。因为他太热爱这块土地,深深地眷恋着这块土地,无论是天南海北,还是在异国他乡,每当提起家乡,他都一往情深地说,他的根就在中国,他的心永远扎根在这片黄土地上。

今天,袁方教授受省医药管理局之邀,移师西安,在万寿北路8号创办起了陕西省中医骨伤研究院及附属医院,这是我国目前第一所省级全民所有制研究院和骨伤医疗单位。我见到他时,医院刚刚挂牌,整个医院装饰一新,布局周到,各种现代化医疗设施已安装调试完毕。台湾的病人,香港的病人,海南的病人,全国各地的病人,有不少是乘飞机慕名而来,追寻袁方这位“真人”,几十张病床住得满满地。这些病人都以急迫的心情要求他治疗,因为袁方教授已应法国路京达之邀,不久将赴巴黎参加第二届世界中医学术会议,展示他的学术成就,使我国中医学走向世界。人们担心他“黄鹤一去不复返”。针对这一点,袁方教授明确地说,他的根在陕西,他的事业在西安,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他都不可能离开这片成就他事业的沃土。

这就是“真人”袁方,鼻直口方,面和心慈。这位济世良医,这位优秀共产党员,这位先进工作者,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在向新的更多的目标冲刺。

图片说明:上:袁方教授领奖现场。中:在美国学术会议期间为患者治病。下:在香港为印尼大使馆官员诊病。

上篇:杨老汉换外币被骗记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7/8/1997080208-2.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08/02/21666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