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打官司打出一条携手发展之路

灞桥区法院 促成两企业联姻

2023年09月26日

刘遂安 杨宏年 梅建新

近日,因一起加工承揽合同纠纷打了一番官司的两家企业,在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法院撮合下达成执行和解,双方又签订租赁合同,既保证了胜诉方逐步实现权益,并扩大生产经营,又使败诉方盘活部分资产,并安置60多名下岗职工。

1994年11月,军工企业西安亚西光电仪器厂开发民品,与私营企业西安渭河光学元件厂签订了加工定作合同。元件厂为履行合同,投资100多万元用于建工房、购设备、培训人员等。仪器厂没有按合同向元件厂提供原材料,致使元件厂受到重大经济损失,元件厂诉至灞桥区法院要求仪器厂赔偿经济损失。灞桥区法院一审、西安市中级法院二审判决,被告仪器厂向元件厂支付违约金、赔偿金88万余元。但是,仪器厂目前处于债务多、债权多、下岗工人多、生产活路少的“三多一少”困境,难以支付判决的债款。

灞桥区法院经济庭办案人员在坚持依法办案的同时,从维护稳定和为企业服务出发,多次深入仪器厂调查了解情况,给仪器厂当参谋出主意。仪器厂采纳法院的建议,决定把本厂一个主要生产民品车间的厂房、机器设备租赁给元件厂使用,用租金偿还应支付元件厂的债务。元件厂的效益一直较好,早有扩大生产、上规模、上档次的打算,法院办案人员向他们转达仪器厂的意愿后,他们感到仪器厂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机器设备先进,工人技术水平高,与仪器厂携手是本厂扩大生产、上规模、上档次的良好机遇,于是欣然同意。

7月18日,这两个企业在灞桥区法院的主持下,举行仪式签订合同:元件厂租赁仪器厂一个车间,招聘该车间的下岗职工,按月发给工人工资,代工人向仪器厂交纳统筹金;仪器厂用租金偿还欠元件厂的债款。这一厂房不动、机器设备不动、工人不动,带动沉淀资金、企业效益启动的举措,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一致称赞灞桥区法院审判、服务两手抓,做得深、做得细、效果好,既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帮困境中的国有企业走出了一条可供借鉴的路子。

上篇:没有了
下篇:压不下去的弹簧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08/07/21676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