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春建
汉中市总工会辖管十县一区总工会,直管市直单位129个基层工会,代管37个中、省驻汉单位基层工会。共有县区直属基层工会1067个,截至今年5月底,现有工会会员71178人(含乡镇企业、三资企业会员约1000人)。
据初步调查,目前县区工会工作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参照试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县级机构“三定”中,县区总工会人员编制普遍压缩;二是经费收缴难度大;三是新经济组织建立工会难度大;四是建立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难度大;五是文化宫、俱乐部包袱沉重。
面对县区工会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汉中市总工会突出做好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狠抓领导班子配备,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领导保证。
1990年初,市总工会经过认真调查,对领导班子进行了优化。到1995年底,领导班子主要成员的职数下降了16.7%,平均年龄下降了5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由原来的20.8%提高到25%;中专由原来的50%提高到55%。进入同级党委、人大、政协的比例也相应有所增加。这些干部在各自的领导岗位上,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由于他们政绩突出,到今年5月底已有9%提拔到县处级领导岗位,有27%提拔或平调到党的组织、宣传或政府经济职能部门就任领导职务。
为了保证选举顺利进行,根据《中国工会章程》,他们坚持无论工会会员提名推荐的或党委提名推荐的,或者上级工会建议推荐的,都必须经过市总工会和同级党委共同考察,互函表达取得一致意见后,由县区委发出提名通知,然后提交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选举结果上报市总工会批复后对外公布。实施这套程序以来,先后有八县一区总工会成功地进行了改选换届。
狠抓建家活动,努力搞活基层
1990年,他们根据全总《继续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安排意见》,制定了汉中地区先进职工之家条件,1991年下发了补充意见。《劳动法》颁布后,又根据全总工会工作总思路,先后在1995、1996年又对先进职工之家的条件、标准进行了修订、充实和完善,从而使基层建家工作更具有操作性。工作中,他们以典型引路,不搞大轰大嗡,制定了具体管理办法,并坚持成熟一家,验收一家。自1990年深入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开展以来,汉中市总工会把各项评比工作统统纳入建家活动轨道,坚持每年表彰命名一批市(地)级先进职工之家。目前已有102个政绩突出、职工信赖、具有榜样示范作用的基层工会被命名为市(地)级先进职工之家,占基层总数的90%,占县区基层数的10%。
依法牵稳“牛鼻子”,加大落实《劳动法》力度。
针对县区工作的难点和弱点,市总工会采取了五条硬措施:一是市总派人主动参与和积极协调县区宣传教育工作;二是召开以县区为重点的贯彻《劳动法》座谈会;三是着重强调由县区总工会主席亲自抓,确定专人具体抓,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重点抓,企业生产正常、工会组织健全的单位带头抓;四是市总定期发文明确了全区签订集体合同的阶段性目标任务;五是总结经验现场交流,创佳评差表彰奖励。
通过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全区基层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签订,全市超额76%完成了省总下达的指标。集中有限财力,加大文化宫、俱乐部投入。
由于我市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落后,财力紧张,到1993年底,县级文化宫、俱乐部活动大楼或简易活动室总建筑面积不足8000平方米,有3个县的俱乐部仍在年久失修的简易房内维持开展活动,特别是山区县俱乐部,活动场地狭窄,设备设施普遍陈旧简陋和短缺,有的基本处于瘫痪关闭状态,上级补助已成为职工工资的主要来源。基础设施条件差已成为影响俱乐部开展活动的一大障碍。针对这种现状,市总工会首先从改造文化宫、俱乐部硬件设施、增强造血功能上下功夫。他们从1994年直管经费以来,把全部结余经费的60%集中用于文化宫、俱乐部的硬件设施建设上,确定了对西乡、宁强、镇巴、城固逐步建设新的活动楼,对汉台区、南郑、勉县、留坝进行局部改造和更新活动设备,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到目前市县(区)两级共落实资金200多万元,新建起了西乡、宁强两县俱乐部活动大楼,解决了洋县、略阳俱乐部基建扫尾工程;城固新建俱乐部综合楼资金到位,即将破土动工;佛坪、南郑、勉县、汉台区文化宫、俱乐部进行了局部改造,增添了新的设备;部分县区总工会的办公条件也相应得到了改善。如今,汉中地方文化宫、俱乐部总建筑面积已达17638.33平方米,是3年前的2.2倍。汉台、南郑、西乡、勉县、洋县、宁强6个文化宫、俱乐部实现了经费自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