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汉卿
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抱定一生不做官的宗旨,解放前曾经多次拒绝旧政府的高官厚禄。1949年3月,他来到解放后的北平也无意做官。甫至建国,百业待兴,亟待各界才德知名之士组建新的政府。鉴于此,周恩来亲自到黄炎培家拜访,诚恳请他担任政府公职。黄抱定初衷,说:“1946年我才68岁,已觉得年纪老了,做不动官了,如今72岁了,还能做官吗?”周恩来充满敬意地望着这位大自己20岁的老人,回答说:“这不同于旧社会的官,现在是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一句话说得黄老动摇了几十年的人生宗旨,答应“出山”担任公职。
做官就是做事,就是为人民服务,周恩来一句话把共产党的“官”与几千年来传统观念上的官划清了界限,点出了本质的区别。这个新的意义上的做“官”,经过几十年党和政府的公职人员的身体力行,薪接火传,已经形成了密切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优良传统。及至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公职人员兢兢业业,为民操劳,应该说我们国家能在改革开放的十几年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无数公职人员的悉心“做事”是分不开的。最近读作家陈祖芬的报告文学《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这种感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家都知道,大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而这座城市的现任市长是薄熙来。薄熙来直截了当,把自己看做是“扛活”的,“我就是要把我周围的人的最出色、最光彩、最辉煌、最有良心的方面焕发出来!我不可能把人都变成好人,但即使你是个混蛋,我也要叫你不敢偷懒耍滑,都得跟着我干!我就是扛活的!”“如果有一百个叫硬的干部,都能哈下腰干活,而且忙到点子上,那大连就一定会兴旺起来”。薄熙来一心一意为市民“扛活”,他每天至少有16个小时在岗位上。从时间长度,他一天干两天的活,从大连这两三年的变化看,可说是1天干了10天的活。他当市长时,对他生命的“财政预算”是少活10年,事实上他这两三年已经预支、透支了10年,拿大连人的话说,三年前他是个小伙儿,现在“老了”!薄熙来的信念是“老百姓高兴是我们政府追求的最高境界”。对大连建设“不求最大,但求最佳”,“让干部瘦一点,让百姓富一点”。为此他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才华和精力,带领大连的干部夜以继日、殚精竭虑地“扛活”
也有一些人做官,并不好好做事,他们一门心思在如何当更大的官,为此不惜虚报政绩,搞花架子,更有极少数如王宝森、胡建学之流,做“官”一心追求权、钱、色,成为腐败分子。应该说,一切做官时心思不用在做事上的人终究是站不住脚的,做官就是做事,或者说就是扛活,一句话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个最基本也是最明白的道理应该成为所有“做官”的人的座右铭,为官一任,首先要扪心自问,我为人民做了多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