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新安 郝振宇 田勇刚
近几天以来,地处渭南市老城区的西北林业机械厂内人声鼎沸。以郗庭茂为首的一伙企业蛀虫被查获,激起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愤怒。这个团伙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吃着企业的饭,住着企业的房,甚至掌握着企业的技术秘密,却大肆干着坑害企业牟一己私利的勾当。其手段之恶劣,危害之大,已构成了对企业的严重威胁。
打假打出一窝“硕鼠”
8月11日,渭南市检察院、渭南市工商局联合采取行动,奔赴地处西安市西万路的陕西创伟机电有限责任公司,一举查获了该公司大量生产假冒西北林机厂产品配件的事实。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情形令人触目惊心。在这个仅有一座两层小楼和几间平房的院落里,假冒西北林机厂风力灭火机、高把油锯等产品的零配件比比皆是。这家打着生产高新科技产品旗号的机电公司,车间、机器、工人一应俱全,所生产的六种产品中,除一种假冒渭南市四号信箱的产品外,五种都是盗用了西北林机厂的牌子和商标,如飞轮就直接冒用了西北林机厂的厂名,启动座等部件贴有西北林机厂的“峰林”牌注册商标或产品代号。甚至该公司的管理考勤制度也照搬了林机厂的做法。
更让人震惊的是在现场发现了130多套800多张生产工艺图纸,这些图纸有些是从林机厂窃去的原图,有的是原图的复印件。毕竟是作贼心虚,他们对图纸的复印件进行了技术处理,如把林机厂的厂名刮去,重描上自己的公司名称,或在署名处贴上自己的名称,但林机厂的图纸编号、设计人员的姓名仍赫然在目。
在对现场进行初步查抄之后,却没有发现该公司的电镀车间和毛坯车间,挂名的财务室内既无保险柜,也无财务帐。这伙“硕鼠”的其他窝点何在,尚是待揭之“谜”。
“创伟公司”之所以如此胆大包天地生产假冒林机厂产品,就在于这家公司的主要人物是一群来自林机厂内部的“硕鼠”
吃里扒外令人瞠目
创伟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郗庭茂是西北林机厂原销售科长,他已办理了厂内内退手续,曾返聘在林机厂担任一车间主任,其妻子、儿子、儿媳、女儿都是林机厂的职工;创伟公司副总经理田致远原是林机厂一车间副主任,另一副总经理王治忠是林机厂的电镀工程师。据调查,参与创伟公司假冒林机厂产品的林机厂职工并不仅限于以上三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伙企业的“硕鼠”坑害企业并非首次。早在去年12月,西北林机厂陆续发现一些青工盗窃本厂的铝锭、飞轮等原材料和部件,而销赃窝点就是渭南市三维机电有限责任公司(创伟公司前身)。企业在调查中还发现三维公司在销赃的同时还大量造假。经过临渭区有关部门出击检查,证实三维公司的负责人就是郗庭茂、田致远、王治忠等,当时从现场查获了3套价值20多万元的林机厂模具和数万件零配件。
郗庭茂住的是西北林机厂最好的三室一厅房子,田致远曾被企业送到省干部管理培训学院进修,王治忠作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掌握着企业花费十几万元买来的快速镀铬专利技术。但是这些人却“吃谁的饭砸谁的锅”,1996年12月三维公司正在被清查,他们一边向林机厂表示悔过自新,一边移地西安,注册成立了陕西创伟机电有限责任公司,采用“金蝉脱壳”之计,变本加厉地进行着坑害企业的勾当。
谁来斩断伸向企业的“黑手”
在1987年扑灭大兴安岭森林大火中因生产风力灭火机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西北林机厂,曾受到李鹏总理的高度赞扬,风力灭火机和高把油锯是该厂建厂30多年来不断研制、改进和完善的拳头产品,是全厂职工和技术人员多年心血的结晶,在全国享有盛誉。西北林机厂曾进入全国500家、全省100家经济效益最好企业行列,是渭南市临渭区名列前茅的税利大户。然而近年来不法分子大量假冒生产该厂产品,他们不但窃取林机厂的技术资料、图纸,而且利用企业的大量客户关系和无形资产,严重冲击着林机厂的正常发展,使企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一封汉中市用户寄来的投诉信,信中说他们买了两个充电部件,用了不到半小时,就不打火了,林机厂经过认真调查,发现这些打有林机厂标志的配件并不是自己生产的产品。如果这样的假冒伪劣产品配件大量流向市场,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其后果不堪设想。
李逵蒙冤,李鬼得利。郗庭茂等人的造假公司由于无偿窃取企业几十年积累的技术、资料,利用企业的客户关系和品牌,却日进斗金,财源滚滚。根据查抄到的创伟公司今年五、六两个月的“奖金发放通知”和“股权变更表”以及零散的报表资料显示:三维公司(创伟公司前身)1996年销售收入为206万元,利润达83万元。截止1997年7月,创伟公司已实现销售收入158万元,利润达49.98万元。仅五、六两个月的产值就达90万元,所有者权益达291万元。董事长兼总经理郗庭茂的股权和股份已由公司开办伊始的17.75万元增加到50余万元,副总经理田致远、王治忠股份也由公司开办伊始的13.25万元和9.25万元增加到目前的36万多元和27万多元,可见其暴利之巨。与之相对照的是,近年来林机厂销售接连受挫,据该厂领导估算该厂每年受假冒伪劣影响的损失初步估计也在五、六百万元以上,声誉、品牌等无形资产损失则难以估算。
郗庭茂等人造假东窗事发后,西北林机厂从厂长到工人都要求严厉打击这种损害国家和企业利益的侵权造假行为,清除企业蛀虫的呼声已成为全厂的中心话题,厂内的黑板报、标语、橱窗等到处都展示着声讨郗庭茂造假公司的文章、资料和图片展,厂工会发起了“坚决打击侵权制假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倡议书,厂领导班子指派专人协助司法人员办案。
认真思考这一造假事件,记者深深感到当前国有企业要摆脱困境,加大改革力度、苦练内功固然重要,但清理滋生这些丑恶现象的外在社会环境同样刻不容缓,不可掉以轻心。
记者在采访中认识到,郗庭茂等人胡作非为连连得手,这其中固然与他们的个人品质有关,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姑息纵容密不可分,而这一切又远非仅仅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的力量所能解决。去年12月,三维公司销赃造假行径暴露后,企业上下义愤难平。可有关部门仅处以罚款了事,收回到企业的1500多个总价值达30万元的气缸也被退还给了三维公司,其当事人则皮毛未损。就在林机厂酝酿处理这伙人之时,他们竟能摇身一变易师异地注册开办起了新公司……
“李鬼”真的吃了长生不老之药?
对这一事件的进展和处理,人们正拭目以待。
本报将对此事进行跟踪报道,也欢迎广大读者对此发表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