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房地产业在经历了“平淡”、“狂热”、“调整”三个阶段后,目前正逐步走向平稳,并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有关专家把这一新趋势归纳为“四化”,即投资多元化、开发区域化、服务专业化、产业并联化。
投资多元化。我国房地产业的投资来源,已经从以往由政府或国有房地产企业为主的单一投资状况,转为政府、集体、外商及个人共同开发的多元化投资格局。截至去年底,我国除西藏外,从事房地产开发活动的各类房地产公司共三点三万多家,其中中央企业占百分之三点三,地方企业占近百分之八十,其余为外资企业。
开发区域化。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开发和吸引外资较早,房地产业起步较快,从投资额和发展规模来说,目前东南沿海地区占国内房地产开发总量的百分之六十五点一。中部地区占百分之二十八点八,西部地区占百分之十三点一。现在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较发达省市,东部十二省区有房地产开发企业二点一八万家,占同类企业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五,中部九省区有七千二百多个企业,占两成多,西部九个省区有四千三百家,占一点三成。随着中西部地区的不断开发,我国房地产业将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推进。
服务专业化。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不断强化房地产服务专业化进程,如逐渐完善地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评审和考试程序,完善房地产经纪证的发放制度;完善物业管理规范和培训物业管理专业人员等。目前,全国从事房地产业务的人员共八十六万人,其中包括开发人员四十万人、代理中介十六万人;估价、规划、勘测、设计人员十二万人。初步形成了专业化分工的房地产服务体系。
产业关联化。据统计,住宅建设可涉及五十二个产业部门,它会带动建筑业、原材料工业及轻工、纺织、家电等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专家预算,住宅一元产值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一点七元至二点三元产值,如果按每年新建住宅两亿平方米计算,住宅投资达两千亿元,则可带动相关行业实现七千亿元左右的产值。 (摘自《经济参考报》毕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