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奇 渝翁
日前,笔者有幸采访了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治中的儿子张一纯。他,中等身材,双眼皮,大眼睛,长脸形,宽眉头,两眼炯炯有神,和他先父酷然相似,其言谈举止,简直似张治中仍活在人间,仍在为国共合作而奔走。
张一纯,1932年12月14日生,现为北京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兼任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主任。与张一纯交谈,话题不由自主地转到他的父亲张治中、重庆谈判和他与周恩来总理的私交。张一纯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谈了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
周恩来、邓颖超喜结伉俪,张治中慷慨解囊办喜宴张治中1924年与周恩来接触,他先在黄埔军校工作后任教育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张、周两人相处坦率真诚,对军校工作、国内外大事和中国的前途命运,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两人之间的感情、私交日深。1925年,周恩来与邓颖超在黄埔军校结婚时,由于经济拮据和事务繁忙,周恩来决定从简办婚事,他只给张治中讲了一下。张治中认为不妥,说:“结婚乃人生大事,也不能太简单。”于是,他立即通知军校几位知己,并由自己出钱,操办了两桌酒席。张治中平时很少喝酒,而在这次周恩来的新婚喜宴上,几位知己除尽情地开怀畅饮外,把周恩来给灌了个大醉,只好让警卫把周恩来给抬了回去,一直到第二天才醒了过来。后来,邓颖超在和张一纯谈到这些往事时,说她记忆犹新,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张治中曾向周恩来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对中国共产党有着广泛而深刻认识的张治中,向亲密朋友周恩来正式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周恩来当即意识到,张治中作为国民党的高层人物,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不同寻常,便立即向党中央汇报。中共中央经过认真研究认为,根据张治中当时的情况,继续留在国民党内,可能对共产党更为有利。周恩来向张治中讲了党中央的意见。他沉思良久说:“中共的意见有道理,有远见,我就继续干国民党。”全国解放以后,周恩来和张一纯在交谈时,回忆起这段往事,颇有感慨而又风趣地说:“你父亲(指张治中)如那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到现在那就要么是我们的元帅,要么是革命烈士了。”
“双十协定”在张治中家里签定“‘双十协定’就是在我家桂园签订的!”话题一转到举世瞩目的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张一纯记忆犹新,侃侃而谈。为促成重庆谈判成功,可以说早有“和平将军”美誉的张治中是紧密配合周恩来做出了巨大努力的。张治中1890年出生于安徽巢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凭着自己卓越的才能上军校,进黄埔,开始了戎马生涯。早在黄埔时期,就深得蒋介石的赏识。1925年,就被提升为蒋介石总司令部的副官长。由于他学识过人,足智多谋,关心他人,严于律己,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大革命以后,国共两党虽分为两大敌对阵营,可张治中与周恩来的私交从未间断,对中共也没有敌意。蒋介石曾有意安排张治中率军去直接和红军打仗,可张治中却宁愿交出军权,去军校当教官也不去和共产党人对垒。蒋介石又怀疑张治中亲共私通,安排戴笠进行搜索证据。可非但没有查到张治中通共的半点线索,反而得到了张治中手握重权,却从不以权谋私、拉帮结派、忠诚坦率的议论与评价,再看张治中的言行,忠君思想较重,便放心地委以重任。先后委任他为湖南省主席、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直至到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国民党和谈首席代表。这次重庆谈判,张治中亲赴延安将毛泽东、周恩来接到重庆。毛泽东到重庆后,他又和周恩来共同为保证毛泽东的安全,动了很大脑筋,做了大量工作。在重庆,中共虽然有红岩村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和曾家岩50号中共机关所在地,可或因坡陡级多,或因地方狭窄,毛泽东会客办公都不理想。张治中当即决定把自己的住宅——上清寺桂园腾给毛泽东,自己一家则搬到重庆郊区的一所民房里去住。只有小儿子张一纯和小女儿张素久为了在城内上学方便,住在桂园后面的平房里。张治中还安排本家的服务人员具体负责毛泽东的生活,不让任何人插手。1945年10月10日,中共和国民党签订了《双十协定》,签订协定的仪式就是在张治中家的桂园客厅里举行的。协定签定的第二天,张治中亲送毛泽东回延安。在毛泽东返延安的当天晚上,周恩来在张治中家里举行答谢宴会,他代表中共感谢张治中一家及警卫人员、后勤服务人员40天的关照,周恩来摸着13岁的张一纯的头,让其陪自己敬酒。周恩来又端着酒杯来到厨房,向给毛泽东做饭的大师傅们一一敬酒。宴会一直到很晚才结束。
周恩来慈父般地关怀教诲张一纯周恩来在重庆谈判期间,他就安排毛泽东的警卫员朱友学将从延安带来的《共产党宣言》、《论持久战》等小册子,送给13岁的张一纯看,启发他的革命意识。毛泽东自重庆返回延安后,周恩来在张治中家的桂园,看到天真可爱的张一纯,高兴地和他啦呱起来。“你在哪个学校上学,功课怎么样?”“周伯伯,我的数学不行!”“应喊周叔叔,你父亲比我年长几岁呢。”“好,我喊周叔叔。这数学怎么这么难学。”“噢,你的数学不行,那你有没有行的呢?”“我的语文、地理、历史还行!”“好啊,只要有一门行就要攻下去,将来,你一定会行的。”“周叔叔,不谈这个了,我向往延安,你带我去好吗?”“好啊,你爸爸已去延安了,将来条件允许,你也可以到延安去参观、去上学嘛。”周恩来和张一纯一老一小,津津有味地交谈了许多。谈话结束时,周恩来又兴致勃勃地说:“我在你的笔记本上给你题几个字。”周恩来拿起笔来,稍一思索,便在扉页上写道:“光明在望,前程万里,新中国是属于你们青年一代的。”全国解放后,周恩来日理万机,可也不忘挤出时间到张治中家里坐一坐,和这一家人叙旧。张一纯有一次抓着周恩来的手说:“周叔叔,我对上学不感兴趣,我想去当工人,请周叔叔给帮个忙。”周恩来乐哈哈地说:“好啊,想当个工人完全可以办到。你想干什么呢?”“我对物理感兴趣,我乐意当一名电业工人。”周恩来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1950年夏的一天,张治中家里有个聚会,周恩来、陈云、陈毅、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齐来到张治中家里。宴席间,周恩来在询问了张一纯的学习情况后,又转脸对分管电业的陈云同志说:“文白(张治中)的二儿子想搞电力技术,就让他去吧。”陈云点头允许。不几天,中央燃料工业部在北京兴办的一所电力学校就向张一纯下达了入学通知书。
两年后的1953年,周恩来请张治中全家去北海游览,他又向张一纯询问在电力学校的学习情况。张一纯充满自豪感地说:“周叔叔,我到电校后进步很快,现已当上了学习委员,还是团小组长。”
周恩来听后语重心长地说:“越是当上了干部,越要注意团结其他同学一齐做好班里工作。”在张一纯谈到班里比学赶帮蔚然成风,自己稍不用功就要落后时,周恩来又说:“你们当干部的不要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在工作上若是别人越过自己,这是好事,要高兴,这才更能促使自己的工作好。”1956年7月1日,品学兼优的张一纯,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治中的儿子,在学校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6年国庆节,张一纯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国庆烟火晚会时,他紧紧抓住周恩来的手说:“周叔叔,报告您个好消息,我已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周恩来听后高兴地说: “好啊,祝贺你,从我们党的立场上讲,马克思主义在你家取得了胜利。你一定不要骄傲,要谦虚谨慎,更要尊重你的父亲,因为文白先生当年也曾向我提出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嘛。”也就是在这个时侯,周恩来告诉张一纯,关于张治中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前前后后。
因生活所迫,张治中让儿子向傅作义借钱,周恩来知道后马上解困张治中在国民党中,虽官职很高,但两袖清风,是个穷官。北京和谈破裂,他被周恩来留在北京,全家也被接到北京。建国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经济状况很差,张治中虽被安排在西北军政委员会担任副主席,可当时的供给制,他每月只1800斤小米,住的是普通公房,子女上学、结婚、就业,又处处需要开支,一家人经济拮据,生活颇显紧张。张治中看到党中央领导人的家庭生活都很清贫,只好让张一纯去向傅作义借钱,提出要借250块银元。北京和平解放,傅作义家的经济状况比张治中要好得多,他当即拿出500块银元递给张一纯,并说以后文白一家有啥困难尽管找他。事后,傅作义在和周恩来交谈时,无意中提到张治中借钱一事。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周恩来立即前去看望张治中及其一家人,并批示从有关费用中拿出6000块钱资助张治中一家人的生活。后来,周恩来得知张治中腿神经痛的老病复发,行走困难,他又亲自安排中央军委卫生部一位副部长赴苏联请来专家给张治中治疗腿病,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多次看望张治中及其一家人。
周恩来在病中仍惦记张治中一家1975年11月下旬,周恩来的病情已明显加重,躺在病榻上的他,除接待前来看望的各级领导同志外,还惦记着工作,惦记着张治中一家人的生活,虽然张一纯经常代表父亲及全家人守候在总理身旁,可周恩来仍派秘书和总理办公室主任代表他和邓颖超前去看望张治中一家,转达他的问侯,询问还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需要他帮助解决。尽管张治中一家人的生活,在七十年代有了很大的好转,已不存在什么困难,可周恩来却仍想尽办法帮助他们。就是在1975年末周恩来已病危的情况下,他还让工作人员把自己的稿费和平时省下来的办公费共计5万余元,送到张治中家里,力求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一些。回忆到这里,花甲之年的张一纯声音哽咽,一串热泪夺眶而出……
张一纯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