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无法抗拒。长辈对晚辈的疼爱抚育和后辈对长辈的孝敬养葬,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传统美德。然而,当前很多人在这些问题上走入了孝敬的误区。
近几年来,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以致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奇怪的是,当老年人辞世后,后辈却大显“孝敬”。有个姓黄的老太太,30岁开始守寡,含辛茹苦终于将3个儿子抚育成人。可到了晚年,3个儿子儿媳都不愿养她这个“吃闲饭”的。她只好单独生活,每年的一应花消都只有从儿子们“孝敬”的那300斤粮食中开支,同时还要给儿子们照看庄稼、带孩子。今天,这个儿子怪她没看好庄稼,明天,那个儿媳骂她“老不死的,连个小孩也哄不好”。愁苦无奈,她自杀了。
黄老太死后,儿子们杀了几头肥猪,召来三亲六眷,找来一班鼓乐,儿孙们守灵柩、儿媳们戴孝帽跪哭“受罪的娘”,竞表孝敬,热闹非凡,花去3000余元,相当于老人十年的生活费用。这种“孝敬”,是欺世盗名,更是自欺欺人。
其实,生活是一面无情的镜子,你平时对待老人的一言一行,邻里早已皆知。原来忤逆不孝的人,如今即使哭得死去活来,倾家荡产办丧事,也未必能捞到一个“孝子”的美名。
人死如灯灭。无论怎样“超度亡灵”,实际都无益于死者。可有的老人则认为,阴间也讲“情”和“礼”,你大做“道场”多焚“纸钱”,扎上纸房、纸马、纸摇钱树、聚宝盆,金银山,再扎糊彩电、冰箱、轿车、飞机等“高档用品,亡灵可以风光潇洒投好胎,叮嘱儿子们行好“最好一次孝”。殊不知,丧事闹得活人苦,亡人也没享富贵,“孝”得儿女负了债,“敬”得孙辈无学费。
笔者认为,老辈也好,后辈也好,都要走出孝敬的误区;作老人的破除封建思想,正确认识“孝敬”的实质,重养轻葬,不望死后铺“金”盖“银”,但求生前吃好穿暖;作后辈的若是真孝实敬,那么在老人的晚年,尤其是生病和丧失劳动与生活自理能力后,应该在吃穿住行方面照顾周到,让老人有生之年活得快乐。
(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