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夜,玉兔东升,祖国各地民间赏月的风俗五彩缤纷,特色纷呈。
走月:在苏州中秋之夜,衣着时髦的姑娘们,有的借月幽会,与心上人倾诉衷肠;有的结伴而聚,托月寄情,抒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更多的则是三五成群的妇女们,走街串巷,互拜亲朋,以寓月圆人亦圆之意,这种活动往往一直持续到天明。
行月:广西侗族以行月的方式欢度中秋。当月亮升起来的时候,经过充分排练的芦笙歌舞队踏着月光到邻近的山寨赛歌赛舞,谓之行月。
拜月:云南傣族过中秋节要“拜月”。节日早晨,小伙子们上山打猎,姑娘们在河边池塘捕鱼,老阿妈们舂糯米做圆饼,晚上,在小房顶上置一方桌,四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上一柱冷香,月亮升起来点燃冷香,对空鸣放火药枪,男女老少行了“拜月礼”然后围坐一起吃饼赏月,直到夜半。
跳月:云南阿细族过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是跳月。入夜,该族各个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要聚集在山村中的开阔地,尽情地载歌载舞。
偷月:湖南侗乡中秋“偷月”别有风趣。相传,中秋夜,月宫仙女下凡,把甘露洒遍人间。晚上,侗家姑娘打开花伞,偷偷来到自己心上人的菜园,借着月光采摘瓜果,希望月宫仙子为他们牵上红线,托月做媒,若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将预兆两人相亲相爱,白头偕老。
闹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都喜欢举行“闹月”活动。中秋之夜,沐浴着皎洁的月光,吹响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中互相寻找意中人,表白要象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听月:东北部分地方,流传“听月”。中秋夜晚,全家人围坐静听玉兔捣药、嫦娥起舞、吴刚伐桂之声。因而明代有一位女诗人曾专门作过一首“听月”诗:“听月楼高接太清,楼高听月正分明……”
(郭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