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利斌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制订了防御、相持、反攻三大阶段的战略部署,从而以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一举奠定了最终的胜利,缔造了一个崭新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于这段历史,人们总津津乐道它的辉煌结果,而忽略了这一结果的进展历程,其实,显而易见的是,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要将战争历程划为三个阶段,盖因实力使然。
延伸至足球界,这条道理也是不容违背的。现在甲A赛场“一花独放”的大连万达,已保持了47场不败的甲A联赛纪录,几乎已毫无异议地将97甲A联赛冠军揽入怀中,其在赛场所表现出的神闲气定、舍我其谁的王者风范,和面对不利局面,泰然自若、不急不燥的强者气度,都无疑告诉人们一个真理:实力是关键。甲A第十三轮,面对崔殷泽教授苦心调教出的延边敖东队,在下半场18、21分钟连失两球的不利局面下,不慌不忙,凭藉着球队的强大实力,耐心地组织起一轮又一轮“大反攻”,最后,顺理成章地又一次上演反败为平的好戏。常听人讲,对于大连万达屡屡反败为胜或平的结局,是因为其福气好,运气顺,其实,这种说法是很牵强的,假如大连万达没有超群的实力,断难屡屡上演好戏的!
话说回来,实力是决定结果的必要因素,但也亦非有了实力就一定能随心所欲,这就好象人们常说的那样“足球是圆的”,有了实力,假若没能制订合理有效的战术,或者球队出工不出力,那么也是枉然;同样,反过来说,假如没有具备必胜实力,但战术对头,队员卖力,再借以天时、地利,则也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不留意间“摘个大桃子”。所以,世上万物都遵循对立统一规律,不可任意割裂它们的联系,也就是说,实力的建立,有时是一种很复杂的过程,技术、状态、精神面貌等,少了哪一样都不行。因此,或许说实力有时也是一个未知数,以大连队来说,其有47场不败的骄人战绩,但也有被所谓甲A弱旅逼平的尴尬,虽不可否认大连队具备了超人实力,但完全可以肯定,弱旅之所以能逼平“王者之师”,乃是实力增长必然结果!也就是说,面对大连万达这样的不败之师,“量体裁衣”,审时度势,制订有效合理的技战术,挖掘潜藏于身体内部的能力,置之死地而后生,此可谓“实力长了”。
所以,实力的量化是一件几乎难以做到的事,但利用实力,克敌制胜,则是不容置疑的真理。这点启示,对即将出征亚洲十强赛的中国国家队也是适用的。众所周知,为了圆这个“冲出亚洲”的好梦,几代人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如今,又到了过这道“坎”的时候,其中的酸甜苦辣又岂是几句话便能说清?勿庸置疑,经过四年的职业联赛,我们的国脚在对抗能力,临场经验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若凭心而论,我们同沙特和伊朗相比,胜算又有几何?很显然,这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若真要有个回答,那么说胜算,还不如说实力如何?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即我们不如对手!
那莫非中国球迷又要“过把瘾就死”?当然不行。说白了,这就要看我们的实力能否一路上扬,得到增值,也就是说,我们能不能在其它(指单纯的技术实力之外)方面找回一点实力。比方说,在球员状态调整上,教练员运兵布阵上,以及临场队员精神面貌上,食宿,队员身体恢复等诸多后勤保障上多下点功夫,而在舆论、指标、任务上少给队员造点压力,卸掉盘踞在队员心中那块重逾千钧的巨石,使队员精神抖擞、充满活力和激情、满怀必胜之信念轻装上阵,那么,也许我们的实力才会呈“长势”,才会在比赛中一举“超过”对手而奠定胜局!
愿中国足球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