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曾以党的好女儿赵梦桃闻名中外的西北国棉一厂,一直是全纺行业的排头兵。但在1996年,由于客观原因,指标最好创历史新高,业绩最差也创下历史之最:亏损3800余万元。
面对亏损,西北一棉有很多理由怨天尤人、有很多理由等、靠、要。但以张登社、李树生等组成的年轻领导班子,不是伸手找政府,而是深刻地审视自身,在企业内部找不足。并结合企业以功臣自居观念陈旧、管理滑坡、改革迟缓、机制僵化等问题,先后开展了“新一次创业教育”和“一棉人形象教育”,发动全厂找不足、寻差距、立赶超目标。一年多深入地教育,班子的意识成了全体职工的共识,他们自己给自己画出了“一棉人”应有的形象标准:拥护改革观念新、敬业爱厂技术精、尊章守纪言行美、家庭和睦邻里新。与此同时,各工序、各工种还结合自身工作,自我制订岗位形象标准。钉在岗位旁,成为座右铭。“做一流员工、创一流业绩、奔一流目标”成为这个厂最响的主旋律。
——观念创新,不等不靠。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发展这个硬道理面前,打破一切条条框框,咬住提高效益不松口。观念创新的结果是:15个单位从企业母体分离成为独立实体;分离、精简职工近1000人,企业劳动生产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2个运转工种实行计件工作证,干部、工人竞争上岗定编定员;全体职工积极提出企业改制,踊跃认购内部职工股,使企业由国有变为公有,由工厂变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创新。更严、更细、更加规范。上至厂领导下到扫地工人,项项工作都纳入经济责任制,由定性到量化管理。资金上实施内部银行集中管理;成本上,逐层分解到每一个当事人;日常管理有章可循、有量可依、有数可以奖惩。好企业是管出来的,这个厂在96年停电近一个月的情况下,纱、布由计划欠产532吨、388万米变为不仅夺回损失,还超产达571吨和387万米,出口合格率、有棱布机效率等主要生产指标名列全省第一。仅今年上半年,严细、规范的管理,使这个厂挖潜降耗、增收节支1034万元。
——产品创新。这个厂在保留了传统的“高、密、细、薄”产品特点外,向新产品的高附加值、高出口换汇、高效益积极拓进,每年开发这样的产品平均达15个,平均销价超过85美分且90%出口。如今,这个厂产品结构由以往的平纹发展到斜纹、缎纹、提花和包芯纱四大系统几十个产品。这些新品有的成为陕西省名牌产品,有的在日、韩等国同类产品中占据50%以上市场份额,有的被列为国家级新产品并受到表彰。
观念的创新使西北一棉这个老厂,返老还童。1997年,这个厂在因客观原因已“失血”数千万的情况下,依靠不屈不挠的精神支撑起虚弱的肌体大踏步前进:5月份扭亏为盈,并保持至今,成为陕西省纺织系统减亏成绩最大的和亏损最少的“双最”企业。在今年上半年综合效益考评中,该厂有三项主要指标排名第一且超过平均水平2至3倍,综合得分位居前茅。
(文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