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管军 张红梅
张煜成坎坷的经历和精心照料瘫痪妻子23年的动人故事,在铜川南站及整个铁路地区传为佳话。
那是1974年7月4日的下午,张煜成的爱人在装车作业中不慎踩空,被货物砸伤,造成下肢瘫痪。当时,他们最小的孩子只有5岁。
往昔欢闹的家一下变得凄楚苍凉,年迈的父母对天长叹,稚幼的孩子围在妈妈床前哭泣。最令他揪心的是,妻子因遭到突然的打击痛不欲生,整天以泪洗面。而他则日夜守候在妻子身旁,从不离开一步。后来他的妻子被转入河南省的一所医院进行长期住院治疗,就这样一个家被一分为二,他的心也随之被一分为二。他很想到医院护理妻子,可自己又在上班,还有年迈的父母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只有36岁的他,只好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把苦楚和无奈悄然地埋藏在心底。
一个男同志带孩子不难想象有多难,洗衣做饭,干家务暂且不说,最令人头痛的是子女的穿衣问题。夏天好办,到冬天就难了,他怕孩子受冻,摸索着为孩子缝棉衣、做棉鞋,一件衣服做下来手被针扎得不成样子,棉衣上,鞋子上留下了斑斑血迹。
张煜成有时感觉自己活得很累,可他却放不下这副担子,有许多好心人劝他离婚再找一个算了,妻子也不忍看他这样苦,多次提出离婚,但他却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照顾这个家是我的责任,你是为这个家受伤的,无论从我个人感情上,还是从道义上讲,我都不能这样做,我对你的爱是永恒的,我愿意伺候你一辈子!”
斗转星移,他总算度过了许许多多难熬的夜晚,孩子们渐渐长大。但命运却又一次沉重地打击了这位饱经忧伤的人。
1979年夏日的一个夜晚,他那要强的大女儿高考后因通知书晚到一天,自以为没考上没脸见人,就服毒自尽了。这犹如晴天霹雳,他只觉得天旋地转,便什么也不知道了。当他醒来时,一双儿女围着他哭成一团,闻讯赶来的邻居们也不知怎样安慰他才好。
然而,他醒来的第一句话便是:“先别告诉孩子妈,她知道了会受不了的。”孩子们哭得更伤心了,邻居们一个个背过脸去擦泪,可他为了这个家,眼泪往肚里流,痛苦往心里装,默默地忍受着。
一连串的不幸接踵而至,他年迈的父母、岳父母相继去世,小妹也因病重离他而去,他怕妻子知道后受不了,对他只字不提,直到她回家后才知道真相,放声恸哭,埋怨他瞒着她,让他一人承担了一切痛苦。
白发悄悄地爬上了他的鬓角,笑容从他的脸上消失了,留给他的只有瘦弱、憔悴和苍老。然而沉重的生活负担和精神压力并未压垮他,他很快擦干眼泪振作起来,因为他心里明白,他的责任不允许他倒下,他不能为社会增加负担。
时光流逝,转眼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各自走上了工作岗位,自己也退休了,他与妻子结束了分居生活,该是喘口气的时候了,而这时,妻子因长期瘫痪引起肌肉萎缩,常常在锥心刺骨的疼痛中熬过一个个不眠之夜,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从街上买回了穴位图和针灸按摩等医疗书籍,苦苦钻研,他每天坚持给妻子按摩两小时,妻子的疼痛慢慢减轻了,脸色也日渐红润了。
妻子在长期的病痛中,脾气变得古怪,常为一点小事吵闹不休,每遇到这种情况,他就不烦不恼,任由她撒气,妻子觉得自己是个残疾人,怕人笑话,不愿上街,他总是哄着推她上街散心,孩子们也效仿他,经常推妈妈上街,妻子很快打消了顾虑。有时,他们全家上街,前呼后拥,过路人无不投以惊奇而羡慕的目光。
张煜成对妻子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清晨每当妻子从睡梦中醒来,他就会送上洗净的衣服,端上洗脸水和可口的饭菜。妻子控制不住大小便,经常把裤子和被褥弄脏,他从不嫌弃,随脏随洗,有时这边还没干那边又得洗,从未见他抱怨过一句。一次他因高血压住院,病情刚有好转,他就连忙出院。妻子埋怨他,他却说:“我放不下心,孩子们都有工作,对你的照顾肯定不会那么周到,我的病没什么,吃点降压药就行了。”
张煜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工人,他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
同时张煜成又是一个强者,他以顽强的毅力,在悲痛中跋涉,在苦涩中生活,以超人的意志撑起了这个家,把所有的情和爱奉献给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他为我们这个时代谱写了一曲绚丽多彩、感人肺腑的家庭美德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