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金秋时节,正是山区群众采摘苹果、酥梨的大忙季节。在乾县、礼泉北部的果园里,一些来自城里的居民、下岗职工纷纷来到这里,帮助果农采摘、分检、装运苹果。城里人到农村打工,成了当地农村的一大新鲜事。
乾县、礼泉北部是渭北旱原苹果、酥梨的优生区,多年以来,这里的地方政府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广栽苹果树,建设“绿色银行”,并围绕果品生产兴办纸箱厂等企业,到今年,这里80%的村基本上实现了“人均一亩果,一户一个园”的奋斗目标。随着果园面积的扩大和盛果期的增加,一些农户经营10多亩,甚至几十亩,除长年雇请少数人管护外,每到疏花疏果、施肥浇水、采摘分检、装箱外运等大忙时,都要雇请大量的临时性帮工帮忙。前几年,一些收入较低的贫困村群众常到这里做天天工。而去年以来,一些城镇的下岗职工,居民也纷纷加入到打工的行列。日前,在乾县北部山区的一家果园里,一位来自县城不愿透露姓名的下岗女职工告诉记者,她去年就干上了这季节性钟点工,只要赶上时节,光采摘装运苹果个把月,就可收人四、五百元。而且主人还管吃管住,如果遇上好心人,临走时,还会给你带些苹果、梨等,让家里人和孩子们品尝。一位果农还兴冲冲地告诉记者,过去咱庄稼人羡慕城里的居民、干部职工,如今农村遇上好政策富裕了,城里人到农村打工真新鲜,我们也希望城镇的居民,职工朋友多到农村来,搞开发,搞建设。
(安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