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成汉 李春兰
本文披露的是发生在武汉市郊农村的一件真人真事。值得社会、学校和家长们深思。
(一)
1997年7月5日,是小学生领取成绩通知单的日子,阳光象往常一样,洒在黄土地上。明明吃过饭,相约村里的孩子一道,蹦蹦跳跳来到江夏区五里界镇蔡王小学。
明明今年才五岁,开后门读上了学前班。全班有40多个学生,这次,有6个同学拿到了“三好学生”奖状。明明却在这6个同学之外。
明明不敢声张回到家里。“成绩怎么样?”正在明明吱吱唔唔时,他的一位同学将奖状举过了头顶:“他没有奖状呢。”
他的妈妈张春随声望去,见儿子手上真的少了一张“花纸”,一股无名怒火“腾”地一下升起。她一把撂下扁担,拎着明明的耳朵一溜小跑地扑进了屋。
“我跟你爸累死累活,为的是你有出息,没想到你这么没用啊。”张春越说越觉得有气:“你这没用的东西,不如喝药去死吧。”
鬼使神差地,张春竟真的随手从香案上拿起了500克装的农药“乐果”塞到儿子手上。这瓶农药现在只剩下了1/4,明明生在农村,知道喝农药意味着什么,他惊恐万状,两只手反剪在身后,不敢动。
这时的张春,已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好,你不喝我喝,我俩是前世的冤家,今天总要死一个。”明明吓得哇哇大哭起来:“妈妈,你不要喝,我喝。”说完,明明用颤抖的小手去接张春手上的药瓶,慌乱中,药瓶掉在了地上,砸出个瓶底印。明明捡起药瓶,边哭边拧开黑色的瓶盖。霎时,屋内顿时弥漫着难闻的药味。明明用稚嫩的小手捂着鼻子,眼一闭,仰头“咚咚咚”喝起药来。
“我的乖啊!快点吐出来。”此刻,张春突然醒悟过来,迅捷地打掉明明手中的药瓶,撕心裂肺地叫喊起来。
明明开始呕吐起来,脸色变得惨白。张春嚎啕大哭,不停地摇着儿子的头。明明的父亲闻声奔进屋内,看到如此情景,立即明白所发生的事情,他连忙请来一辆三轮摩托,将明明送到流芳医院抢救。明明洗胃不久,便昏迷不醒,由于孩子太小,这家小医院不敢治下去。
接着,明明便转到了葛化医院。医院要先交1000元的现金,张春将卖西瓜赚的600元钱交上了,还差400元,她瘫跪在医生面前说:“医生,求您千万救救我的儿子呀!”她给医院许诺,一天内凑足余款。丈夫晓得家里没钱,张春说:“我去借,你招呼孩子快抢救。”上哪去借呢?亲戚家也很困难,加之时间又紧,张春在医院门口徘徊,突然,她想到个办法:卖血。医生挽起张春精瘦的胳膊,不忍心将长长的针头扎进她的血管去。张春见状,急了,哽咽道:“医生,抽血吧!我的儿子等钱救命呢!”抽完血,张春脸色苍白,几乎要倒下。她终于筹到了钱。经过抢救,到7月6日上午10点多钟,明明才脱离危险。
“治病花了瞒多瞒多的钱吧!都怪我不争气。”明明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再次刺痛了张春的心。她那红肿的眼睛里,泪水像小溪一般往下流。她哽咽地说:“以后再也不逼你了,恨妈吗?”明明摇摇头,懂事地为父母抹泪。
(二)
张春今年27岁,21岁时嫁给了老实巴交的金世强。她屋里屋外都是村子里有名的一把好手,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进过学堂。就因此,可坑苦了她。因为家里穷,18岁她在别人的介绍下,独身去南边打工。在一个火车站,有个男人自称也去南边办事,愿意带她去。这男人试探出她不识字,于是把她带上了北去的列车。到了北方一个中等城市,张春才发觉上当。她利用上厕所的机会,翻窗从二楼跳下,才得以脱身。回来后,她发誓再也不出远门。婚后第二年,张春生一男孩。一天她到镇上一个体户手中购买良种,别人看她不识字,将伪劣种子卖给了她。她原指望拼个好收成,能给孩子攒些读书的钱。当她满心欢喜地把秧苗插下去后,只见长禾,却不见抽穗。她一急,步行2个多小时,找到镇里农技员,技术员到田里一看告诉她:“伪劣种子,顶多一成收成。”张春恨卖假种的黑心人,更恨自己没文化。于是,她盼着儿子长大,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明明身上。明明一岁就会说话,张春让丈夫买回了10多本儿童画册和书籍,到两岁,明明就会算10以内的加法了。不到四岁,竟能背七八首唐诗。
1996年9月,张春家起了一场大火,在众人的帮助下,她举债建起了一间砖瓦房。明明的新家离学校仅百米之遥,张春想,儿子这么聪明,早点读书早些成材。于是,今年春节过后,年仅5岁的明明便进了村小学学前班。
起初,明明觉得学校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他迷上了上学。张春不禁喜上眉梢。为了不让明明挨冻,夫妻俩没添一件衣服,尽可能地给明明做新棉衣棉裤棉靴;读书费神需要营养,鸡屁股掉的蛋,张春不是炒蛋饭,就是蒸水蛋端给明明吃,偶尔买点鱼,也都成了明明的专利品。而夫妻两人平时吃得最多的竟是芝麻叶泡成的腌菜。
明明迷恋上学好景不长,开始逃学。有时钻到小麦地里拔小蒜,跑到水沟里摸些鱼虾。放学铃声一响,他才和同学们一道回家。时间一长,张春开始警觉。
一天,明明照例吃了一碗鸡蛋饭后就背着书包去上学。走到中途,他趁四下无人,一头钻进了一片苞谷地里。中午时分,明明左手拿着几个苞谷,右手拎着用树枝串起的小鱼得意地回到家,他原以为妈妈会夸他一番。没曾想进门看到的是一张表情失望而又愤怒的脸。明明心里“咯噔”一颤,他知道逃学露了馅。
张春不管三七二十一,拎起明明的耳朵,将他按在了家门口一堆沙石上跪下。中午时分,气温高达33℃,沙石上的温度则更高,明明脸上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10多分钟后,他弱小的身体开始颤栗,感到胸口憋闷,呼吸困难,之后便失去了知觉。当他醒来时,张春哭得像泪人似的。她抚摸着明明被灼伤的腿喃喃地说:“儿啊,娘对你寄予了一肚子的希望,你竟然逃学,今天让你受苦,为的是日后的甜呀!”
从此,明明真的没有逃过学,但心思,不全在教室。
(三)
8月的一天,我们驱车到明明家。不巧,明明放牛去。他的父母下地割芝麻不在家。
“你们要采访张春逼伢喝药那件事啊,唉!她真是一时被鬼迷住了心窍。”明明的70多岁的奶奶叹息地说:“张春平时很疼爱孩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全是为了明明呐!说她缺少母爱,丧失人性,我不赞同。”
村里人也说,张春性格倔强,平时对孩子管教很严,她家2个劳力却种了十亩田地,披星戴月的,还不是为了孩子为了家,她是个好母亲。
半个小时后,张春夫妇俩回来了。
得知我们的来意,丈夫金世强给我们讲了几年前的一件事。
明明两岁那年的一个冬夜,狂风裹着大雪,刀子般的刷脸,明明不巧发起了高烧,我出外做活不在家,张春深一脚浅一脚地往40多里外的镇医院赶。在路上,她不知摔了多少跤,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她咬牙走了5个小时,才赶到医院。医生说:“再迟5分钟,孩子性命难保。”金世强动情地说:“如果不是这母爱,明明早就到天同去了啊!”
在一旁的张春不知是羞愧还是失悔,抽泣不断。
我环视地打量了这个家。这是怎样一个家啊!除了简单的两张床和一个衣柜以及一些桌椅凳了外,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物件了。然而,明明却单独有张缺了一只脚的书桌,桌上整齐地摆放了一些书籍和笔、墨、纸张。随手—翻,都是些学前班语文、算术和少儿课外读物,大约近百本。一个崭新的书包挂在墙上。桌子上的一个小镜子背面有一张天真活泼的小男孩,阅圆的脸,大大的眼睛,神气得很,不用问这是明明无疑了。
“一切为了儿子,使他能够做个有出息的人。”这是我们看过他家后最深的印象。然而,我们又同时感到这又是…个让人窒息的环境。不是吗?假如明明上了一年级又没考好,没考上重点高中,乃至大学,他的境况又会怎样,我们真不敢再推想下去。
明明的校长给我们讲,现在的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考高分,就是有出息,能端铁饭碗,可光宗耀祖。加之社会上重奖状元之风劲吹。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等,都将学生逼上独木桥。此风为害之烈,到了非刹不可的地步!教育体制的改革实在是刻不容缓的了。
是啊!明明的悲剧,再次提醒社会、学校和家长,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我们到底该怎样培养和教育祖国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