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认为,秋燥,耗水分,伤津液,外则伤及皮肤而致皲裂,毛发不荣;内则肺胃失调、干咳少食;上则鼻燥咽干、口渴唇裂;下则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因此,秋季养阴增液是养生要道,做好秋季的自我保健,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饮食调养。秋季的饮食宜清润、平补,避免老姜、生葱、生蒜、胡椒、花椒、芥茉等辛辣干燥之品,以及熏烤、烈酒、肥腻之食,要多吃些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如梨、西瓜、香焦、青果、牛奶、萝卜、蕃茄、菱角、莲藕、蜂蜜、银耳、甲鱼、淡茶等。多食富含粗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二、起居有常。秋季应早睡早起,以保持神态的安宁,肺气的清肃,要避免暴晒、流汗以养阴存液。秋季早晚较凉,在秋雨霏霏、气温骤降时,应及时添加衣被,以防感冒和受凉腹痛。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呼吸道疾患的老年人更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防旧病复发或加重。
三、调节情志。秋景凋零肃杀,最易引起伤感忧郁的情绪。因此,要注意保持心情宁静、不急不躁,使气血平和,神气收敛,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在秋高气爽时,不妨外出旅游,登高望远,借景抒怀,陶冶情操,增进健康。
四、药物调治。秋季易使人伤津耗液,出现口干、目赤、声嘶、咽痛、咳嗽,尿少、便秘等“秋燥症”。为防止秋燥症,可服用百合、沙参、麦枣、石斛、玉竹、杏仁等中药,以生津养阴,润肺化痰,体质虚弱者、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对症吃些红枣、莲子、芡实、山药、百合、板栗等清补平补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 (李红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