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东方红三号、风云二号卫星发射作出重要贡献之后,从8月中旬至8月底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拥有亚洲最大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中心的航天165所连续作战,艰苦拼搏,成功地进行了国家三个重点型号三台次大小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至此,在这个高风险高代价的领域里,该所已连续14年保持了试验成功率100%、主要参数获得率100%、提供试验用产品合格率100%的佳绩。
当人们为探寻他们成功的秘诀而颇费周折时,业内一位专家一语道破天机:是近乎苛刻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使他们创造了这一堪称中国乃至世界航天史上的奇迹。
易燃易爆的高风险,一次试验成本上千万元的高代价,尤其是试验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重点型号研制进程的影响度,使得165所职工比谁都清楚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一丝一毫的闪失都将铸成不堪设想的后果。也正因为如此,该所才从14年前的一次试验失利中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严格的管理和约束,才能使职工这种责任感变成一丝不苟干好本职的自觉行动。为此,他们在推行TQC、建立质保体系过程中,探索并建立起一套与众不同近乎苛刻的质量管理办法,以致于实施之初,一些职工感到很难适应。比如他们规定,每个人每天干每件工作都要填写工作日记,一年下来,仅工作日记就要记几大本。从小到一颗螺丝钉的安装到系统程序的调试都必须填写特制的表格。每一个栏内都要签上自己的姓名,有时一天干下来仅表格就要填三五张。又如,试车前从本岗位开始,人人过关,要召开三个不同层次的事故予想会和质量分析会,一旦发现问题,就要穷追不舍。还比如,正当一些单位为质量奖惩问题而犯难时,该所早在十几年前就制订实施了每一次试验后的质量通报制度,奖优罚次,有名有姓,不留情面。
正是由于这些看似繁琐甚至被一些人称之为“多此一举”的举措,规范着职工的职业行为,使职工逐渐形成了“宁可自己的骨头散了架,也决不让系统设备松个铆”的工作准则。一次,在发动机吊装现场,一位职工突然发现少了一颗螺母。这件在平常人看来很不起眼的小事,却使得上至试车总指挥,下到操作员如临大敌,坐卧不安,当对现场每个角落进行了仔细找寻仍未见踪影后,他们决定对已装好的发动机来一番地毯式搜索。于是试车指挥员打着手电,操作员拿着探针,在每一根管路中小心翼翼地探索,苦干了一个通宵,直到确信发动机内没有这颗螺母,从操作员到指挥员才敢在表格上签上自己的姓名。
迄今为止,165所已成功进行了几十种国家重点型号的大小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几千次,在我国承揽发射的国内外40多颗卫星中,有近40颗卫星是使用该所试验定型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推上太空的,创出了辉煌的实绩。 (张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