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松平
(一)
湖北发现世界首例活体“杂交野人”!
9月26日,在总部设于武昌的中国“野人”考察研究会,记者通过观看录像,亲眼目睹了这一世界奇观。
屏幕上出现的“杂交野人”系雄性活体,它头部尖小,长有明显的矢状脊,身高约2米,赤身裸体,步幅很大,四肢及形体特征均似“野人”,但它无“野人”那样的长毛,也没有语言。
中国野考会现负责人李爱萍女士告诉记者,这一珍贵的录像资料是她去年底清理父亲遗物时发现的,其父李建先生1995年去世,生前任中国野考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毕生致力于神农架“野人”考察,享誉海内外。
李爱萍女士介绍,现已查实,该录像资料是1986年由野考会员在神农架毗邻地区拍摄的,当时,“杂交野人”33岁,其母健在。该妇早年丧夫后一直守寡,对杂交孩子的事羞辱万分,始终不肯向调查者透露半点细节。李爱萍女士说:“好在她的大儿子、‘杂交野人’的哥哥是队上干部,在得到全会会员‘保密’的承诺后,讲述了其母被‘野人’掳去并生杂交后代的‘隐私’。”
据悉,“杂交野人”生母现已去世,野考会会员当初与其家人关于“不得在她生前公开‘杂交野人’消息”的约定随之解除。李爱萍女士透露,据她获知的最新信息,该“杂交野人”至今健在。她称,野考会正筹措资金,准备进行深入的考察研究,以期最终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记者了解到,自1974年湖北房县桥上公社清溪沟农民殷洪发第一个目击“野人”与“野人”搏斗之后,不久开始的中国“野人”科学考察,至今已历20余年。其间,“野人”目击者不断增多,“野人”脚印、毛发、睡窝等实物也频有发现,但活体的“杂交野人”还是首次发现。李爱萍女士称:“根据本会掌握的资料表明,这也是世界首次报道。”她说,相信和不相信的人们都可以看看《神农架‘野人’探奇》VCD影碟,该影碟10月1日已经正式发行。
(二)
“‘野人’掳人为偶的事古已有之。”李爱萍女士举例说,晋代的《搜神记》、宋代的《江南大客》、清代的《新齐谐》等都记载了此类奇闻轶事。最为详尽的是唐人笔记文《广异记》中记载的一件“野人”强抢妇人为妻之事。
据了解,首例见诸报道的“杂交野人”是三峡巫山“猴娃”(死后报道)。
1939年3月,巫山县当阳乡白马村(今名玉灵村)一妇产下一个外表如猴一般模样的婴孩,这位取名涂运宝的男孩身上长有又细又长的毛,脑袋很小,直径约8厘米,脸型上宽下窄,腰背及两腿弯曲,手大且指头尖锐,似猴爪;他无论寒暑总是赤身裸体,还好吃生冷食物,颇似人们传说中的“野人”,所以他便被当地山民称作“猴娃”,并传播开去。
“猴娃”母亲智力、体态均正常无异,何生此怪孩?村上人说,这位妇女1938年7月间曾被“野人”抢进山洞生活过,孩子就是因此怀上的。
可惜的是,“猴娃”因一次无意中让碳火烧伤了屁股,从此身体日趋衰弱,于1962年8月间病故。
“猴娃”的故事是一位四川工程师最早讲述给中国“野人”考察队队员、上海李孜知悉的。李孜如获至宝,他曾与人多次前往探望“猴娃”生母,终因她不愿承认被“野人”掠去强迫生子的“丑闻”无功而返。
已故著名野考家、原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副教授刘民壮闻说此事,急急赶到巫山,在当地有关方面协助下挖出“猴娃”遗骨,并进行了初步测量和研究。在他1979年9月发布的《巴山猴娃科学考察报告》中,虽没有肯定“猴娃”就是其母与“野人”杂交所生后代,但对“痴呆症”、“特大返祖现象”等猜测予以了否定。其于1980年在《科学画报》第4期发表《猴娃之谜》一文,进而提出:“如果说猴娃是人与‘野人’杂交的产物,那倒是很有可能的。”
然而,在1982年7月召开的中国野考会首届学术年会上,四川内江中医学校人体解剖副教授吕启乾宣读了一篇名为《猴娃质疑》的论文,他根据“猴娃”体型矮小、脑容量仅350毫升等特征认为,刘教授的说法“似乎证据不足”。但吕教授同时指出,“根据对这个“猴娃”比‘北京猿人’更原始的大量猿类特征分析以及大量史料记载,仍不能排除人与‘野人’杂交所生的可能性。”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的李爱萍从小受到痴迷于野考事业的父亲的熏陶,如今她继承父业,担负起中国“野人”考察研究会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她告诉记者,神农架地区“野人”之谜近20年来越来越引起世人瞩目,因为“野人”是介于现代人与长臂黑猩猩之间的一种“人”。如果能捕捉到一个活的“野人”并进行研究,那将是20世纪科学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对整个人类学和生物学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三峡乃人类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不争的事实,80年代发现大量化石且已被正式命名的‘巫山猿人’,距今204至210万年,震惊中外。”李爱萍女士表示相信,通过即将对活体“杂交野人”展开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一定能向着最终破译神农架“野人”之谜的道路迈出十分有益的一大步。
人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