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淑媛
人民币是我国合法的流通货币,长期以来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它作为流通手段,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人民币在流通中时间过长,公民爱护人民币的意识较为淡薄,致使人民币破损严重。据抽样调查,在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仅达三四成新,而在瑞士等一些西欧国家60年代就已经达到流通中货币七成新。因此,中国人民银行最近提出到2000年流通中货币达到七成新的目标。
如何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实现这一计划,笔者认为:一、首先要提高群众的护币意识,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把护币行为同群众的社会公德、文化修养和爱国主义精神挂起钩来,要求每个公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做到:①使用人民币不要乱揉乱折,整点存放要平铺整齐;②不在人民币上乱写画;③不弄脏、弄湿人民币,注意人民币的整洁卫生。
二、金融系统积极深入开展“四讲一服务”活动,在各营业网点设立残损破旧人民币兑换服务窗口,改进服务态度,做好宣传工作,改变群众以往手中有了破旧币只知道通过流通领域流出去的旧习惯,树立群众自觉到银行兑换破、旧币的习惯。
三、国家需加大资金投入,缩短人民币服役年限。如今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最新是1990年版,但1980版币在市场上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也就是说人民币在流通中至少要服役10年以上,可以想象,即使排除人为因素,仅自然磨损,10年后的人民币会是如何的伤痕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