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影
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儿有了一个英文名字:安妮。这是她的英语老师起的,于是她们班上便有了戴卫、吉姆、莉莎、梅、布郎……,女儿的英语老师说这样做是为了制造一种说英语的气氛,创造一个英语环境。
英文名字和学好英语之间有没有直接的关系?女儿吃了几次新加坡快餐,去了几次肯德基,也并不觉得洋饭比我们自己的饭菜有滋味,倒不愿再去了,英语却一直学得比较好。不过,安妮这个名字,女儿觉得好玩,也许这一点能刺激孩子的学习兴趣。随她去吧,就象她的老师说的那样。
很多人感到新鲜,问女儿安妮是什么意思,女儿说就是一个名字,有啥意思!
我同意女儿的回答。我不知道外国人叫安妮是否有什么含意,在女儿来说也就是一个符号,一个英文符号。
过去有一篇文章,写一个外资企业的老板给属下的中国职员起了外国名字。这篇文章对此现象多有微词,好象是说外国对中国施行文化侵略什么的。这个调是否高了点,我们是否太敏感了,阶级斗争的弦绷得那么紧,我们是不是显得小鸡肚肠?可否用一句老话来解释: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小时候,听父亲讲家乡有这样两个人,一个叫高鸿雁,一个叫王大鹏。就名字来看,不谓不好,可他们一辈子沿门乞讨,连展翅的机会都没有,双双客死在他乡的老爷庙里。故乡还有一个人,他的母亲辗转各地嫁人,没有立锥之地,在村边的磨房生下他。母亲撒手西去之前,给他取名建堂,也就是希望儿子将来能盖几间房子。儿子长大了,大多时间却是在马房里度过的。可怜的国人总是把自己的一生押在自己的名字上,这种现象现在虽有淡化,但在为儿女起名时,还是赋予了一定的意思,好得更抽象了。这也算是中国的一大国粹,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叫中国特色。
我最喜欢听的是人们谈论股票、人们在自由市场讨价还价,看人们围在街头下棋,因为这就是我们百姓的生活。明明是城市贫民,却做着贵族梦;明明是乡野村夫,偏偏要痴情于想入非非的幻觉,你说累不累,真累啊!我对女儿讲,不要被声名所牵引。在未来的社会里,谋生是第一性的,个人素质最重要。学好数学、语文、英语、微机这些基础课,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叫不叫英文名字安妮倒在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