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从马胜利败北引发的思考

2023年09月26日

程光大

最近传媒发出消息,中央电视台也作了专题报道:当年几乎无人不知的全国有名的企业家马胜利,在沉寂了几年之后,其经营的石家庄市造纸厂宣告破产了。他本人也提前退休,在家赋闲,车水马龙喧嚣的生活已离他远去,曾有过的荣耀却以凄凉划上句号。对于马胜利的由成功到失败,有人惊愕,有人惋惜,然而更多的人在反思。

反思之一,马胜利的错不在于改革,而在于能否坚持实事求是,依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企业的出路在于改革,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繁荣社会经济的动力,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的实践经验。马胜利于1984年城市改革之初,第一个将承包引入国有企业,使石家庄市造纸厂年盈利17万元的目标在第一季度就实现了,一举取得成功。这是由于坚持了改革,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情况和客观经济规律的结果。而随后,他把“马承包”的经营方式推向全国,不实事求是地一下子就承包了36家本省和跨省的小造纸企业,组成了“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背上了摊子过大的沉重包袱,从而导致失败,教训是深刻的。

反思之二,企业家成名之后,仍然应该紧紧依靠群众,依靠领导集体,而不能居功骄傲,自以为是,独断专行。马胜利正是由于成功成名后,便飘飘然,把功劳归于自己一个人,觉得自己了不起,既不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又不发挥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什么都由自己一个人拍脑瓜作决定,冒险地由承包一家企业而一步登天地跨省承包36家企业。他仅用几个月的工夫就跑遍数省,有时一天就看好几个企业,了解一下就签署协议承包,他成了36家企业的法人代表,责权利、产供销全由他一人负责。这种胆大妄为、浮夸的领导与管理,怎能不跌跤呢?之后他虽然意识到失误而停止了跨省承包,将精力转至本省本厂,但为时已晚。

反思之三,成功的企业家,必须不断研究分析市场,不断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企业家,尤其是工农出身的企业家,有其本身的局限性。如果不能认真学习中央的方针路线政策,提高自己的文化、科学、技术与管理素质,就难以保持自己的成绩与地位。工农出身的领导干部,强项是魄力与管理,弱项是知识与科学。如果老是满足于自己的魄力与一定的实践管理经验,而不努力向知识与科学型转变,就很难驾驭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就很难领导好科技与知识含量越来越高的现化代企业。马胜利原来是一名工人,后来也只是一个销售科长,其素质基础可想而知。他的成名有其当时的历史与机遇,而之后他再也没有能够在全面提高自己素质上下功夫。在领导实践中,他又不重视新产品的开发,没有推出占有市场份额有科技含量的名牌产品,其失败也就成为必然。

反思之四,重要的是要完善监督机制。马胜利自己说:“企业破产,我认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正常的事,没有常胜将军,我马胜利也不是常胜将军。”诚然,市场经济是无情的,适应其规律的就站住了,不适应的自然会被淘汰。但一个成功成名的厂弄到破产的境地,还是使人感到意外。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马胜利经营的造纸厂最后产品滞销,亏损严重,职工工资发不出,资不抵债,只得中请破产,职工怨声载道,其原因虽然很多,但与马胜利在生产经营中缺乏监督机制不无关系,认为承包了就应由承包人说了算,怨怎么干就怎么干。承包人成功了名利双收,失败了承包人负得起吗?仅是“丢官”了事,亏了的还是国家和职工。因此,一方面应使承包制度更合理,而更重要的应完善建立监督机制,不能由个人胡来。

历史在前进,改革在继续,也还会有许多新的探索。马胜利的教训将会启迪许多国人,但愿其他企业家不要重蹈马胜利的覆辙。

上篇:岐山县破获一起麻醉抢劫出租车案
下篇:私营企业须依法用工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7/10/19971023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10/23/21798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