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维元是那种相貌平平,生活中随处可遇的人。若不是双眼中透露出机敏和刚毅,从他身上很难找到什么独特之处。自从参加工作分配到16所起,他就一直坚守在检漏、充油岗位,至今已快30个年头了。
检漏工作是惯性器件表头生产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关系到加速度表和积分陀螺等四种表头的精度和可靠性。而用于检漏技术的氦质谱检漏仪是一种较复杂的非标设备,设备结构中既有机械部分,又有电子部分,一旦发生故障,使人很难确认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假如每一次的故障又都将仪器送往生产厂家维修的话,在周期、经费等方面所需要的付出是可想而知的,而表头装配每走一步,又时时需要检漏来把关。正是由于该项技术存在的具体难度,航天总公司曾专门成立了专家组来具体指导这项工作。在近30年的工作实践中,冯维元在不断学习、充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凭着刻苦钻研和探索创新的那股韧劲,逐渐摸索出一整套该仪器在使用、标检以及维修等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使该所(厂)摆脱了因标检和维修所带来的障碍。多年来,这台设备的维修排故一直由他一人承担着,只要他在,设备基本处于完好状态。作为一名工人技师,他能够如此熟练地掌握和了解检漏技术,在同行业中是不多见的。
冯维元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致力于多项技术革新的研究,与改革创新结下了不解之缘。按原有灌油设备的设计要求,每次只具备为一块表头充灌的能力,而且所需时间长,消耗大(其中用电需160度,水20立方米),给生产中造成很多浪费。冯维元经过认真细致地分析、研究后,自己动手制做工装,增加了充油工位,灌油设备提高了两倍,后又从两倍提高到了三倍。这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能源,而且完全满足充油所需的各种条件和要求。以下一组数据可以证明他在其中浸透着的心血和汗水:95年全年共灌积分陀螺56次,其中采用新方法充灌的次数就达51次117块之多,占全年总数的96%。按灌一次陀螺20小时计算,仅空调费一项,全年就可节约118000多元,节能方面的效益是非常显著的。为了解决两块表头在不同时间灌满油后,及时得到控制的问题,冯维元从输液器上得到启发,处处留心自己所需的各种元件。一次次的摸索,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打消他前进的念头,相反更加激发起他不断探索的决心。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次外出参观学习的时候,购得了梦寐已久的小巧电磁阀,并在用于对高真空灌油设备的改造中获得了成功,解决了生产上的一大难题。
他勇于创新的精神也多次受到领导的好评和同志们的赞许并多次获奖。1996年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四十周年前夕,航天总公司首次召开航天技能大奖和航天技术能手表彰会,冯维元以其精湛的技艺荣获“航天技术能手”称号,与55名来自航天工人队伍的能工巧匠们欢聚北京,受到总公司以及劳动部领导的亲切接见。 (白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