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运会的圣火熄灭了,记者将要离开上海。八运会使人激动,上海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个印象是上海人多地少,怎么在立锥之地上生存,并做出大文章,上海人是动了大脑筋的。上往高空发展,下往地层深处开拓。所以上海楼多,而且楼都特别高,看了使人眩目。就拿交通来说,高空、地面、地下,三层交错。地铁处于刚发展阶段,展现的是青春之美。高架公路则不同,已完全网络化,城里有内环,城外有外环,是全封闭的,看了真叫人过瘾。街面上人们拥来挤去,挪步艰难,头顶上却是时速100公里的高速汽车。弹丸之地,车放开跑,人悠闲地走,真是一个美妙的世界。
再对我印象深的便是上海人。上海人弄事是大气魄,弄啥都要争个第一,盖体育场要盖全国最大的,修电视塔要修个亚洲第一,八运会还硬要和各省叫真,争一个金牌第一(确实争到了)。
上海人办事认真,且有始有终。八运会,前后要持续半个多月,共启动80多个比赛场馆。来上海的运动员、代表团、记者少说也有25000人。这么大的接待、组织,上海竟搞得有条不紊,而且各项工作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做得完美无缺,不走一丁点样。开始多热情,最后仍然多热情。开始多认真,最后照旧多认真。专线车、循环车的时间是定时的。24小时里,你随时可以吃饭,可以发电传,可以从电脑里调资料。24日晚,开完闭幕式,按理说,八运会已经结束了,各项服务、接待工作也就终止了。但我去新闻中心想再找一点资料。门岗仍然在,指挥车辆的调度仍然在,司机仍然待命在车上,工作人员各就各位……见情见景,真让人感动。大家有一个共识,即上海走运了,走运的原因不用找,上海人的工作态度、创新思想和精神风貌就能说明一切。
本栏均系记者翟龙上海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