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蓝盾台。
请呼XX号:孩子发烧速回家。
您好!蓝盾台。
请留言:速订到名古屋机票3张。
平均每人一分钟接3个传呼电话,一个班下来就得喝两壶水。如果你不亲自到蓝盾传呼台看看,就绝不会相信,这声音竟发自“呼嫂”们之口。
自去年8月,咸阳市总工会帮助这些下岗女工走上蓝盾台以来,她们个个像变了人,精神焕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呼嫂”张晓宁,1994年刚结婚不久,就同丈夫一起下岗了。一家4口人靠丈夫干木工活养家糊口,日子过得挺紧巴。随后又添了个小宝宝,更是难上加难。去年咸阳市总工会给蓝盾台招“呼嫂”时,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可她对传呼台是干啥的,电脑是啥玩意,一点也不懂。于是上岗前进微机培训班培训,一切从零开始。她既要学习电脑,回家还要洗衣做饭,服侍公公婆婆,接送小孩,硬是靠起早贪黑的刻苦努力才从培训班毕了业。上机一试,因代码记不准,语音不标准,她一天当中就发错了几条信息。按规定像这样下去10天之内就要被淘汰。她铁了心,硬是靠反复强记在4天之内将全部传呼代码背得滚瓜烂熟。语音不标准,领班就专门给她录了一盘标准语音带,让她8小时不停地练,直到满意为止。为了充实提高自己,张晓宁现在一边上班,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微机中级班学习。在她心里,把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呼嫂”于永春,学过会计,在西安打过工,招到蓝盾台后,从来没有接触过微机的她,就从零开始学。发传呼人的姓名各种各样,有的姓她从来就没有听过;传呼人来自全国各地,张口方言土语,有时听不清他们到底说的啥。面对这一道道难道,她就在岗下认认真真地查字典,学方言,很快适应了工作。令她最头痛的是无聊的骚扰电话,长时间纠缠,还得客客气气地“回敬”对方;令她高兴的是,除夕之夜,每隔几秒钟接一个传呼,伴随传呼而来的那些陌生人一声声亲切热情的问候,令她心里热乎乎的。
毕业于湖南株州地质学院的王荫,1993年分配后不久就下岗了,她靠自己的绘图知识,在一家装璜门市部找到事干,每接一件活,全家人都来帮忙,做出的工艺品只要顾客满意,她就欣喜若狂。虽然辛辛苦苦一月只挣100元,心里却挺实在的,可干了一个多月又失业了。前年招聘到蓝盾台,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她从一个小职员干上了领班。她认为,人只要自己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就是最大的幸福。
刘雁是从铜川来的,下岗后来到咸阳,吃住在姨妈家,由于对电脑钟情,应聘后冒然闯进了蓝盾台。
这里每一个“呼嫂”,都有她们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感受,但她们有一点是相同的:不怕艰苦,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信心。 (王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