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高的个头,瘦瘦的身材,站在我面前的他,今年已是54岁的人了,但仍“走路一阵风,上山一溜跑”。要不是亲眼所见,真叫人难以置信。他就是宝鸡市闻名遐迩的业余警察、传奇式新闻人物张斌。
张斌上过技校,当过机关通信员,三年困难时期回乡务过农。1979年进入建国路市场,当上了配钥匙的个体户。这年夏季的一天,一名姓张的农村妇女到宝鸡看病,在建国路吃饭时被割了包,随身带的400元被小偷偷得一干二净,气的这位妇女痛不欲生,要寻短见。张斌见状,愤愤不平:“看着,我早晚要收拾这些害群之马!”从此,他跟小偷较上了劲!
平时,谁丢了钱物,只要张斌知道了,宁可不做生意,也非管到底不可。一次,在建国路做服装生意的陶蓓蓓被人偷走了价值近900元的18条裤子,当张斌弄清楚案犯的特征后,便走街串巷,四处打听,终于抓获了平时无人敢惹、正在销赃的案犯陈宝宝。宝鸡师院团委书记吕荣平在建国商场购物时,不慎被人偷去400多元,专门跑到张斌的摊位前“报案”,张斌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带着吕荣平去市场场寻找。终于在一个小胡同的厕所里发现了两个盗贼。他们正在分赃,万万没想到竟会栽在了张斌手里。事后,吕荣平特地给张斌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见义勇为,品德高尚”八个大字。1991年3月5日,青海省钾肥厂工程师苏德双为办调动回陕的手续,将装有在青海已办好的调令、粮本、户口薄、身份证,另有现金几百元的手提包放在商店柜台上,等买好东西一转身不见了提包,顿时苏工面无血色。说也碰巧,这时的张斌正在商店的另一头盯着两个贼头贼脑的家伙和他们手中拎的提包。作贼心虚的小偷仓皇地窜出商店后拔腿就跑,张斌奋不顾身,紧追不舍,一直追了200多米,当场将两个小偷抓获。当苏工接过失而复得的手提包时,感激地不知说啥才好。不久,苏工专程赶到建国路市场,送来了一面“学习张斌同志,一身凛然正气,满腔爱民之心”的大锦旗。
不知有多少回,张斌放下手中的生意,帮人解急难除祸害。在建国路市场,不论谁有难处,都愿找张斌,而张斌总是尽力相助。一天,宝鸡市江城堡村村民李某将建国路市场个体户李世金的三岁男孩哄骗到扶风、眉县欲卖掉。后当李某闻知电台、电视台广告寻小孩时,便又将孩子抱回宝鸡,找到小孩的母亲讨价还价:“我给你找娃,你给我多少报酬?”小孩母亲说:“先给你3000元,等见到娃后再付2000元。”说罢李某离去。而李世金夫妇急忙赶来向张斌求救,张斌感到事情重大,叫小孩父母先稳住人贩子,不要让他跑掉。第二天上午9时半,李某按约准时来到饭馆,正当他美滋滋地饱餐时,张斌却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他面前。孩子得救了,人贩子诈钱的美梦破灭了,李世金夫妇感激万分。
张斌常说,同犯罪分子打交道,光靠勇敢不行,还需要有智谋。他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独身一人抓吸毒犯,因对方人多,自己又不是警察,行动起来危险性很大。于是他干脆来个虚张声势:“外边的人把门、窗、上下楼道把好,屋里的人都不许乱动!”说着张斌一个箭步冲进屋内,呆若木鸡的7个案犯一一被束手就擒,当他们反应过来看到只有张斌一人时,个个跺脚,后悔没有反抗。
张斌为了给公安机关提供更多准确、及时的各类犯罪分子活动情况及证据,自己不惜花钱先后购置了中文传呼机、照像机、录音机,以后又掏钱买了一台价值8000元的摄像机,成为全省唯一拿着摄像机抓贼的个体户。从1990年至今,他在犯罪分子作案的现场拍了700多张照片,拍摄录像带数10盘。在与坏人搏斗时摔坏了两架照像机。每月打传呼、市内和长途要花去150多元,几年来打的费用2000多元,他将自己多年的积蓄用的所剩无几,他说:“这钱花的值得!”早在1988年10月,张斌就向宝鸡市公安局提出建议,在全市设立见义勇为基金会,并第一个捐款。1994年,张斌将省上奖励给他的2000元拿出一半再次给市上捐献,建议尽快成立见义勇为基金会。
近10年来,张斌共抓获各类犯罪分子1700多人、缴获毒品1100克、黄金930克、假烟8箱、假酒1028箱、赃款赃物总值130万元,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9万元。
他抓获的各类犯罪分子,有的被公安、司法部门劳教、判刑,有的还被判了无期、死刑。他们中一些人扬言:“我出来后要杀张斌,杀他全家!”我们问张斌你怕不怕,他坦然地笑了笑:“怕,我早就不干了!”
这就是被省上授予“学雷锋标兵”、“见义勇为勇士”和公安部授予“全国城乡治安保卫、治安联防优秀工作者”光荣称号张斌的肝胆情怀的写照。
本报记者 范国俊 摄影 宝鸡日报 任建坤
上图为张斌在群众的协助下将犯罪分子扭送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