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朝阳
—位离过婚的女人,不久又重新组建了新家。然而,她常常对人诉苦说:“再婚才半年的生活,我最大的体会是:为人继母,就像是一道无解的方程式,任凭人如何努力,总是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能否与孩子和睦相处,是这类组合家庭和谐稳定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有统计资料说,再婚家庭离婚率比初婚离婚率高得多。离过婚的双方(或一方)在他们重新组织家庭时,常有一些不实际的幻想,对再婚抱有过高的希望。没有孩子的一方,也会决心当好“爸爸”或“妈妈”;因此,心理学家把再婚家庭的初期称为“幻想期”。
然而,现实生活许多的痛苦是无法回避的。多数再婚的夫妻,都希望生活伴侣爱自己的孩子。这一点,在女方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结果“爱孩子”往往成了再婚者择偶的一个重要条件。然而,孩子往往视继父母是闯入家庭的“侵略者”,是剥夺了他们那残留的爱的“敌人”
如果再婚的父母们能学一点儿童心理学,再婚前的思想准备尽量做得充分些,他们的再婚也许就不会尴尬了。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例子:
一位离异的母亲携带女儿相依为命。7岁的女儿紧紧地搂着妈妈的脖子,眼泪汪汪地恳求着:“妈妈,我不要后爸爸,我以后听你的话,伺候你……”孩子的眼泪,曾使这位母亲多次放弃了重组家庭的机会。最终成为这位女孩子继父的人,是着实下了一番功夫的:他首先以孩子的大朋友的面貌出现,与孩子一道讲故事、做功课、游戏,日久天长,他终于得到了孩子的认可。现在,一家三口亲亲热热,日子过得很幸福。
并非所有的再婚家庭都会遇到麻烦。一些婚姻专家研究表明,在收入和教育水平较高的重组家庭中,孩子们会相对地好一些;其次,父母再婚时,孩子的年龄也很关键。一些心理学家们认为,年龄较小和年龄较大的孩子最有可能接受继父母,而年龄大约在9至15岁之间的孩子最难接受继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