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委宣传部薛长明张汉宏
座落在汉江之滨的陕西汉江建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个奇迹!
靠270多万元起家的地方小水泥企业,止上年末竟然发展到总资产达1.56亿元,员工1700名,下属五个分厂、六个分公司的“航空母舰”般的企业;竟然连续18年坚挺不衰,利税年均以15.98%和20%的速度持续递增,成为全国建材行业的排头兵,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先进集体”等114项省以上荣誉称号。
油菜低头,小麦泛黄的初夏时节,我们来到这家公司采访,在简陋的会议室里,见到了公司党委一班人和部分车间、分厂、公司基层党支部书记。谈及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的问题,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张根久形象的回答是,“两手”要抓好,靠得是“大脑”指挥,这个“大脑”,就是企业的党组织。
把陕西汉江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比做企业改革的“试验田”一点也不夸张。因为从1979年企业扩权试点到1994年的股份制改组,凡国家针对企业而出台的改革政策,无一遗漏地均在该企业进行了实践实验。而其它企业所遇到的资金、电力、交通、市场等普遍性矛盾和困难,他们都同样遇到过。但公司党委一班人总能团结一致,真抓实干,坚持在改革中担风险,在改革中求发展,在改革中锻炼提高党的政治领导水平。
1993年初,公司党委通过考察研究,共同认为,单一的水泥产品与迅猛发展、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已不太适应,迫切需要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最优组合,进一步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以抗御市场风浪。于是,经过多方努力,1994年终被省体改委批准为股份制企业改革试点。但这抢先的一步,并不被社会上和企业职工所认识和理解。生怕一脚踩空之后,好端端的日子就葬送了。加之,实行股份制后,不仅同样要缴纳所得税,而且还要承担国有股份的分红,压力实在很大。先走一步,还不如先看一步。公司党委一班人坚定的认为,推行股份制改造,是企业解决深层次矛盾的必由之路,早走早受益。随即,党委在党员和职工中层层开展了题为“破除旧观念,推进现代企业改制”的大讨论,取得了广泛的理解与支持。
伤筋动骨的改革是痛苦的,每一次的改革对党委工作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也是党委在改革实践中更加成熟和具有战斗力,从而使企业每一次都能抓住发展的机遇。改制后的这两年间,企业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修建了铁路专用线;引进意大利技术建成了彩板门窗厂,目前市场看好;建成了集商贸、娱乐、办公为一体的建材综合大厦;改造建成了莲湖布匹专营商城。企业实现了质的飞跃。去年来,公司实现利税1368万元,比上年增长11.97%,创历史最高水平。
自上而下实行党企“一肩挑”的领导机制在汉江建材工业公司已十多年了,但凡涉及公司经营方针、长远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方案等重大问题,都是党委集体讨论,董事会依法决策,党委成员人人出力,坚决执行。这除了党委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定期开好民主生活会,严格执行各项行政监督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党委一班人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从一线干上来的,他们对企业有深厚的感情,对企业的发展充满希望,遇事不揽权,补台不拆台。他们的共识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根久刚进厂是一名看火工,经过28年的实践锻炼,由一线工人逐步成长为陕西汉江建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汉台区人大副主任。实践使他深深地感到,现代化的企业客观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此,他通过自学、脱产、函授的方式取得大学本科文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联办大专班的方式提高职工的文化科学水平。他还带头捐款2000元,动员员工捐款、技协集资共10万元,成立了技术进步奖励基金会,奖励科技成果、创造发明和自学成才者,推进企业科技进步。
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马海珠既专抓党务工作,又分管产品销售、开拓市场工作。他挑着这幅沉重的担子,一丝不苟的认真工作,从不计名利得失。
公司党委委员、总经理张克智同志肩负着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项目建设工作,是企业土生土长培养出来的领导,他凭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和一股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为公司成立三年来效益持续增长,近亿元的发展项目建设,上下奔波,不辞辛劳。
修理工出身的党委委员、水泥厂副厂长娄一梁分管生产,除了公司开会他就在生产一线,哪道工序、环节出了问题,他就出现在哪里,扑下身子亲自干,经常是一身油污,一身灰尘,满头大汗,和一般工人没有两样。一年中,他在一线干活时间达200天以上,职工们对他赞不绝口。
从1993年起,公司每年利税都过了1000万元,张根久可谓是一位“大老板”,但他的办公室里没有老板桌,没有空调器,全公司唯一一个放在会议室的空调,还是前年和老外洽谈合资建厂时买的。党委成员到省城去办事,均住20元标准的普通客房,谁也不嫌掉价。公司领导除接待客商外,从不进歌舞厅,推不掉的应酬也是在公司的食堂里接待。在住房上,领导和职工一样出钱,住同一样的楼,也不准用公款装修。在分配问题上,公司的规定是,向一线艰苦岗位倾斜。过节假日时,工人上班发三倍的工资,而公司的领导干部只发两元生活费。
“个顶个的比,我们不是最优秀的,但比团结协作整体效能,我们这个班子是很强的”。董事长张根久深有体会的总结,道出了企业稳步发展的真谛和强大的后劲。也因此,企业曾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张根久本人也在1993年7月,作为陕西企业界的唯一代表,参加了中组部在武汉召开的青年干部锻炼成长经验交流会。
汉江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矿山公司远离城镇,工作环境艰苦危险。每到七、八月份,矿山上的石头被火辣辣的太阳炙烤得火焰燎动,放在石头上的钢钎一接触就烫手。冬天,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但矿山支部的8名共产党员带领职工,日复一日地背黄泥、打炮眼、装炸药、点石炮、搬矿石,谁也不知道苦累,谁也没有提出调离申请,月月完成公司下达的安全生产任务。他们的共同心声是,越是艰险的岗位,共产党员越要走在前。
共产党员毛鹏彦,1984年带着驾驶技术进企业时,被一纸调令安排到矿山车间。他二话没说就上了班。他既当司机,又当保养工、修理工,他开的汽车没进过一次专门修理厂。调到机关小车班后。他作风不变,早出晚归,随叫随到,从无怨言。后因工作突出被提拔担任运输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到任后他以身作则,严格管理,把安全生产当作最大的效益,在保证本企业运输需要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社会运输,并大力推销企业产品。去年超额完成运输收入30万元,还运销水泥2000多吨,安全事故也降到了最低程度,运输公司面貌明显改变。汉江建材股份公司领导评价毛鹏彦是一棵灿灿生辉的螺丝钉,组织上安排到哪里,就在哪里高速运转。
机修车间共产党员宁德华,再苦、再脏、再累的活也不皱一下眉。前不久的一天,他去排除窑炉内的故障。炉内的温度很高,吸到鼻子里的空气烫得人直流泪,且作业的地方窄得只能卡住身子。一举焊枪,带行星火的铁屑不偏不倚的掉到怀里,他咬住牙,憋足劲干完活从窑里出来时,衣裤都烧燃了。他告诉笔者,在类似的活路面前,汉江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的党员谁也不会“下软蛋”。
同一线的党员交谈,他们的共同语言是:“带头干”公司的群众说,在急、难、险、重面前,党支部书记们的言语总是一样的“党员上,群众走”。在改革步步推进,各种思想冲击的今天,汉江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何以没有改变?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