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
当前教育战线上开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是搞好教育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件大事,如何将素质教育推向深入,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特色社会主义有何关系?什么是应试教育?应式教育的弊病何在?教师要清楚,学生要清楚,家长要清楚,全社会都要清楚。学生牵扯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的未来。因为两种教育,一个是着眼于单纯帮助学生升学,是选拔式的教育;一个是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培养多种多样的、各种类型、各种规格、各种层次的人才,这才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围绕应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的教育。弊病是教育的对象主要向少数学生;教育的内容偏重智商,轻视德、体、美、劳诸方面,忽视社会实践,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育规律。对好学生拔苗助长,对中间学生放任自流,对差学生自生自灭,现象严重。中小学教育,家庭教育的倾向是重视学生文化知识学习,忽视教育他们怎样做人,教育的重点趋于英才,而另一些不是超常的学生,家长、教师都千方百计想培养成英才,出现了教师、家长压力大,大到不可承受。学生负担重,重到了泯灭一些孩子的天性,学生不爱劳动;缺乏社会公德意识,甚至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反而殃及社会。
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文化教育。素质教育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学会做,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康,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为适应社会各种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是园丁,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对教师的要求则更高,教师应从各方面提高自己,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掌握渊博的知识,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研究知识和美育方面的知识、具备较强的多种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适应快节奏的繁重工作,具有较强的耐受力。教师的拔尖人才则要求更高智能型或创造型,因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在课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