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10日下午,历时五天的第四届中国杨陵农业科技博览会降下了帷幕。这次博览会由国家科委、农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水利部、林业部和省政府联合主办,咸阳市政府承办。
参加本届博览会的有20多家中外合资企业、外商驻京代理处、日本贸易振兴会、新西兰贸易发展局、以色列雷鸥公司,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河南等15个省市的有关企业、单位及我省的10个地(市)及25个厅(局)、51个科研院(所、校)、145个农业科技推广单位。
参展项目有11个大类2000余项,5天共接待前来参观、洽谈的客商和群众近35万人次。技术及产品交易12640项,总金额达到7.6亿元,其中签订正式合同1493份,金额2.4亿元;签订意向合同6449份,金额5.1亿元,现场直销金额1084.9万元。人才市场共接待各类专业技术人才6000多名,其中为4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政策咨询,为2798名专业技术人才办理了求职登记。大中专毕业生有268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199人办理了录用手续,83人进入了人事部门的人才席。
大会期间还组织举办了7场学术报告会和专题技术讲座、8次企业信息发布会和科技成果发布会,并开展了科技咨询、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洽谈对口服务和技术难题招标等活动。大会最后共评出“后稷金像奖”303个,先进展团奖44个,优秀参展奖45个,组织奖44个。
副省长王寿森在闭幕式上指出,与往届博览会相比,本届杨陵农业科技博览会具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办会思路更加明晰。这就是紧紧围绕科教兴国战略,运用杨凌示范区的科技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用市场法则逐步规范科技产业,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规模宏大,涉及面广。三是组织严密,秩序良好。博览会自始至终有条不紊,与会客商及群众反映良好。四是交易活跃,成果显著。从1994年以来,杨陵农业博览会已连续办了四届,每届博览会都是一次科技成果的大展示、科技知识的大普及,对全省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大批农业实用技术通过农博会这个桥梁得到大面积普及推广,一大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通过农博会这个科技市场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一大批农业拳头产品通过农博会这个窗口冲出陕西、走向全国。通过农博会这种形式,迅速地提高了杨凌示范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必将大大推进杨凌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使其尽快真正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硅谷”,为振兴我省乃至全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做出贡献。
本届博览会期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为了让更多的企业界人士了解示范区的投资环境、优惠政策、科技优势及重点招商项目信息,专门举行了“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项目招商新闻发布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悉,下届中国杨陵农业科技博览会将由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承办。本报记者田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