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农机化:离普通农户还有多远?

2023年09月26日

对农业机械化的好处,感受最深的当然是广大农民。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在度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的迷惘之后,终于迎来了近年飞速发展的黄金季节。亿万农民曾祖祖辈辈盼望的耕田不用牛正走近千家万户,农业机械化像昂首阔步的巨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大踏步前进。

观潮头:形势喜人来势猛

曾几何时,人们对小手扶拖拉机还青睐有加,而如今小手扶拖拉机变为“不吃草的牛”——不求挣他人钱,只求主家方便。12马力、15马力小四轮被逐步挤出了农机作业市场。就连近年一直充当主力的“上海丰收180”也受到来自“上海50”的严重威胁。求大、求快、求省事、求质量已成为人们对农机作业的新一轮追求。农用三轮车如雨后春笋般在农户普及,大有对人力架子车取而代之,成为农户主要生产工具的趋势。以渭南市官底乡为例,这个乡有三万人口,6万亩耕地。1995年以前,20马力以上的大型农用机械有21台,小拖拉机、农用三轮510台。到1997年6月底,大型农机具已迅速增加到98台。仅今年麦收前一个月内,这个乡就购回大型联合收割机38台,两年间大型农机具拥有量翻了两番。自用为主的小三轮和小型拖拉机达到1520台,全乡农机具总动力达到27500马力,平均每亩耕地占有农机动力0.46马力,换算成大型农机平均每43亩地就能分到一台大型农机具。由于农机占有量增加,今年的夏田机收比例达到了40%,机械碾打100%,机耕94%,机播60%。毛泽东主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论断,已成为广大农民的切身感受。

访农户:普通人家承受难

社会发展到二十世纪90年代,使用农机的好处已无须大张旗鼓地宣传,自有不言的师傅在无声地推广。值得注意的是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在农机作业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广大农民对农机作业费的承受能力,以小麦为例,在关中灌区一亩小麦从种到收的费用如下:机械禾杆还田20元,机耕15元(旋耕),机械播种7元,联合收割机收获40元。加上灌水3次60元,籽种20元,用药10元,化肥85元,合计直接现金投入为257元。其中农机作业费82元,占总费用的32%,而1995年小麦全程农机作业费所占比例为11%,两年时间上升了21个百分点。

农机作业费占总费用比例的急剧上升,一方面说明农机数量增加,扩大了原有的机耕碾打阵地,正在向联合收割、禾杆还田、机播等方面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机发展会带来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同一调查显示:1995年官底乡亩小麦费用为197元,两年后上升了30%,成本加大的60元支出基本为联合收割机收获和禾杆还田费用。

以亩产小麦350公斤,按国家保护价每500克0.76元计算,每亩小麦产值为532元,减去257元的费用,盈余275元。而同样的产量在1995年以前却可盈余335元。以上计算显然忽略了农机作业对提高单产的作用,但农民认为这种作用不是十分明显的。于是就出现了“铁牛地头跑,老牛还在吆”的独特景观。就象有人铰掉电线重点煤油灯一样,不是农民不接受科学,而是目前还有不少农民难以承受迅速增加的经济开支压力。由于资金不足,今年秋播仍有30%左右的农户没有施足底肥。一位有牛的农户说得不无道理:“用牛种虽然慢,却可以省下机耕费买两袋化肥。”

问未来:腾飞有待民富时

农业的发展有赖于农业机械化的实现,而农业机械化的最终实现又需要农业高度发展,广大农民富裕起来。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矛盾。就农机系统而言,仍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目前至少有两件事可做:一是研究改进联合收割机,使之适应灭茬,不给下料庄稼播种增加困难。近年各地焚烧麦茬的现象时有发生,既损失了土地极缺的有机质,又频频造成火灾间接损失,还污染了大气层。二是尽量从各方面想办法,降低农机作业价格,使之和目前农民的收入状况相适应。限制少数农机户见利忘义哄抬市价,在作业紧张时随意收费,联合收割机最高收到60元。建议有关部门农忙季节在电台、报纸、电视台公布农机作业收费指导价,完善举报渠道,以便广大农民监督。(王安宁)

上篇:宝鸡八方山铅锌矿试产成功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7/11/19971113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11/13/21855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