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再就业工程关系着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速度和质量,是一项社会工程,它在客观上要求政府、企业、职工三方面共同积极努力,才能实施好这项工作。
政府提供再就业机会。政府作为实施再就业工程的主角,首先要发挥“稳定器”作用,即要从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这个大局出发,尽快建立失业保障机制,使国有企业的富余劳动力从岗位上退下来后生活有保障。其次政府要发挥“助推器”作用,即要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和市场变化,大力发展新产业和主导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及时为下岗职工提供和创造再就业机会,这是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关键工序。因为不发展新产业或新产业没有扩张能力,就不能及时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机会,就会出现“只下岗,不分流”的“黑洞”现象,形成大量失业,增加和扩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反过来又影响和制约国有企业的减员增效及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
企业创造条件。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企业要为下岗职工积极创造再就业条件,要做到“减员无情,操作有情”。首先国有企业要制定以产定人、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计划,尤其要根据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程度和政府提供再就业机会的多少及质量,逐步将富余职工减下来,而不能把富余职工当作包袱一下卸掉推给社会和政府。要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职工树立新的择业观念,成立企业内部再就业服务中心,按规定给予基本生活费,重点抓好再就业服务中心,按规定给予基本生活费,重点抓好再就业培训,逐步重新安置就业,真正做到减员无情、操作有情。
个人练就本领。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就职工个人而言,再就业取决于三个条件:一靠政府提供和创造再就业机会;二靠企业创造条件,三靠自身具备再就业的本领和才能。这三个条件中前两个条件是客观条件,是外因。第三个条件是主观条件,是内因。所以,作为下岗职工首先要树立新的就业观念,不管通过什么方式,在什么领域,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是依法从事有一定报酬的劳动,对社会发展作出贡献,都属于就业。实现就业的形式应当多样化,劳动者主要靠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就业。就业的领域不要局限于国有和集体经济,私营、个体、外资经济也是劳动者就业的重要领域。因此,下岗职工一定要认真选择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及专业技术,练就一门本领,使自己有一技之长,参加就业竞争。
(雷金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