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发人深思的文化现象

照片引发的轰动事件

公众向中国影协讨说法

2023年09月26日

文/陈贻林

轰动海内外的“废照片事件”今犹未了,这一事件折射出的文化现象令人深思,笔者吁请中国摄影家协会给公众一个说法。

1997年4月27日,李振盛教授从废品收购站“捡”回近500公斤、多达数万幅摄影艺术作品。此事立即成为5月以来国内外传媒争相报道的新闻热点。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进行了报道,北京电视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文化报》、《新民晚报》、《人民摄影报》等几十家传媒纷纷以《中国摄影艺术在哭泣》、《悲哀后的愤怒》、《谁把摄影珍品当破烂》等为题作了突出报道。香港《明报》、法国《欧洲时报》等海外传媒也都作出报道。

新闻媒体的披露,立即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人们赞佩李教授抢救中国摄影艺术品的义举,对中国摄影家协会把艺术品扫进废品堆的不文明行为表示义愤。并引发了从著作权法、档案法等法律角度进行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笔者作为“废照片事件”的第一见证人,曾目睹了李教授从废品堆里整理出来的大量精美的摄影艺术珍品,许多大幅展览照片的背面贴着多次参加国际影展的标签和获奖标记,有的还留有多位国际影展评委的亲笔签名。这些摄影艺术作品是自1982年以来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历届全国影展和国际大赛的参展、参赛、入选和获奖的佳作。它们代表了我国摄影艺术的最高水准。

今天,广大读者在关注着李振盛近况,关心那几万幅摄影艺术品的命运。

日前,笔者带着与读者相同的心情又一次登门拜访,当笔者的视线转移到客厅中的长沙发上时,吃惊地发现了另一番情景:这是一堆囊括了我国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的珍贵文献照片,其中有毛泽东与陕北农民谈话,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招手,周恩来和大庆铁人王进喜在一起,周总理的标准肖像照,邓小平同志在刘少奇追悼会上致悼词,邓小平在中央扩大会议上讲话,江泽民同志与海南大学的师生们谈笑风生,江总书记在基层视察时与群众亲切交谈的场景……,还有王光美抱着刘少奇的骨灰盒悲痛欲绝的情景,其他众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胡耀邦、陈云、邓颖超、李先念和杨尚昆、宋平、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李岚清、刘华清、张震等以及一些老元帅、老将军的形象也都在一幅幅画面中多次出现。

据李教授介绍,这些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珍贵文献照片是整理这几万幅“废照片”时陆续发现的,有的被撕碎,有的被揉皱,有的脏兮兮,破损不堪。这些本该成为国家珍贵档案资料的,却统统被扔进了废品堆,落得如此下场,令人触目惊心!可以断言,这是共和国建立以来近半个世纪绝无仅有的一次。

按理说,面对众多媒体的广泛报道,当事者至少应当给广大读者一个说法,那怕是三言两语的解释。但是,令人百思不解的是,当上海、北京有记者电话诘问“谁把艺术品当破烂卖”时,有位负责人竟然这样答道:“你要了解这件事,我建议你先去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了解一下李振盛其人!”这就怪了!

据悉,1997年5、6月间,中国摄影家协会两位负责人拿着从香港找到的1996年6月30日出版、刊有几幅李振盛拍摄的“文革”照片的美国《纽约时报》,到中国人民警官大学,说李振盛“为美国人提供了攻击中国人权的炮弹”,要校党委从政治上查一查李振盛其人。鉴于党中央早已作出“全盘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决议,况且这些照片在1988年3月举办的大型摄影展览——《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上,荣获最高奖——“系列新闻照片大奖”。当时的国务委员、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亲切接见了李振盛,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照片一再被国内外报刊广泛选用,校方对其要求未予理睬。不料,他们又在摄影界散布一系列令人生畏的“消息”,还欺上瞒下向有关领导打报告,把李振盛在美国举办的《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文化幻灯影展》,说成是办“文革”影展,要查一下李振盛的“政治问题”,还说被扔进废品堆的几万幅摄影艺术品“没有什么价值”、“李振盛是小题大做,别有用心”等等。

李振盛教授坚定地说:“我在这个世界上活了五十多年,个性太强,但心口如一,不搞小动作,绝没有做过半点对不起祖国和人民的事情。我所信奉的人生哲学是敢于向强者挑战,绝不向弱者示威。诽谤中伤他人者,迟早要付出代价的!”人们有理由向中国摄影协会讨一个说法。

上篇:没有了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11/15/21865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