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帅
近闻济南、上海、南京等城市的一些中、小学开展孝心教育,“孝心工程”、“孝心节日”等活动,激发中、小学生敬爱长辈、聚心家庭的热情,这对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传统美德,打下健康成长的根基,无疑是切实有效的。
孝敬老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惜的是,时值大力提倡“两个文明”的今天,孝心、爱人之心反而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没了位置。近些年来,新闻媒体曝光的不孝事件(案件),屡见不鲜,有的老人儿孙满堂,无人赡养;有的被独生子女赶出家门,乞讨在街巷;有的吃残羹剩汤,而儿子一家却顿顿鸡鸭鱼肉;有的则诉诸法庭,寻求法律的支持和保护;有的则寻了短见,含恨而终;甚至一些青年找对象,也以“无废物”(指老人)为先决条件。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应当承认,这不是社会主流,类似事件并非多数。然而,对长辈亲情淡薄,不知孝心何所指者,恐怕是大有人在的。何以如此,以笔者之见,这几年一些人高消费、图享受,步入市场经济的怪圈,骨子里注进了“一切为我”的“精髓”。这一思想深处的东西,应当说是孝心滑坡的主要原因。
古往今来,“孝子贤孙”的美谈至今令人津津乐道。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为孝敬父母,在出外打工时忍饥挨饿,省下钱来为老人买白米吃;汉代黄香在9岁丧母后,即对父竭尽孝道,夏为老人扇凉,冬为老人暧被,因而民间传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汉末闹饥荒,黄顺捡拾桑椹充饥,熟好的留给父母吃,自己吃不太熟的。这一个个故事,放射着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光辉,是每个华夏子孙引以自豪的风范之歌。
一个人的孝心,是其善心、爱心和良心的一种重要反映。通常而言,一个充满孝心之人,本质就会善良,对社会,对他人就会有滚烫的爱心。孝心和忠心虽有“难以两全”的一面,但也有统一的一面。从总的方面说,一个人的孝心和与对祖国、对人民的忠心并无根本的矛盾。一个不孝不仁之人,对祖国和人民也不会忠心耿耿。岳飞之所以精忠报国,是因牢记了母训。一代伟人毛泽东,对父母的深情难以言表,每次回乡总要到父母坟上添把土,祭奠一下。陈毅元帅也是一个大孝子,在建国后,他回乡探母时,亲自给母亲洗衣洗澡。可以说,古今这些名人,在孝心和忠心上,做到了完美的统一,是忠孝两全的典范。
孝心,对家庭、社会、民族有着很强的凝聚力,人人应有之。培养、树立孝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可一劳永逸,应当常抓不懈。在这方面,做父母的还要起到表率作用。大人对自己的父母时时处处尽孝,孩子就会耳濡目染,得到启迪,就会在充满孝心的氛围中培育自己的孝心。“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话虽不雅,道理却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