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寻找中国“第一恐龙”

2023年09月26日

文/塞外

1997年秋天,一位女性从首都北京刚回到乌鲁木齐,立即成为了新疆人普遍关注的新闻人物。看外表,人们简直难以相信,眼前这位普通女性竟是传说中“有着世界级发现”、“把西方人惊得目瞪口呆”的党的十五大代表王秀玲。在西部,她的经历充满了神秘和传奇色彩。

●一位牧民翻动小溪里的石头,忽然从水里窜出一条“怪物”;为寻找这种有4只脚、头像蛇头的“鱼”,王秀玲在大山深处策马狂奔……

牧民敬永雄在中国西部阿拉套山中哈交界处这块海拔3000多米的贫瘠土地上,平平淡淡地生活了几十年。一天下午,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将有一个石破天惊的发现。

羊群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啃着草,敬永雄懒洋洋地在太阳下躺着,显得十分孤寂。他想,光睡觉不行,太乏味,得给自己找点事干。于是,他走到了附近的一条小溪边,开始胡乱翻起水里的石头消磨时光。当他翻动一块一二十公斤重的大花石时,忽然,“哗”的一声从石头下面猛地窜出一条“鱼”。这位牧民眼疾手快,一把就把这“鱼”紧紧抓住并提出水面。他定睛一看,吓得“妈呀”一声惊叫,一下把它扔出好远!

原来这种“鱼”的头像蛇头一般,它不仅莫名其妙地长了4只脚,还拖着一条细长的尾巴。敬永雄长这么大,从没见过这种怪物。消息传出,迅速在当地引起了轰动。一时,这怪物被人们传得神乎其神。

新疆师范大学生物系学生王亚平,回家乡温泉县捷麦克度暑假,恰好碰到了这事。当时她觉得很不可思议,因为这里是边境寒冷的山区,年平均气温只有摄氏0.4度,而两栖类动物通常生活在高温环境里。如此寒冷的高山草原,怎么会有这种动物呢?刚回新疆师范大学,她就风风火火地找到讲师王秀玲,侃这件趣事。

王秀玲听完大吃一惊:“天呐,这难道是北鲵!”她知道这种两栖动物,在地球上仅分布于中国阿拉套山一块狭窄的区域里,早被列入国际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联盟红皮书。据考证,新疆北鲵比恐龙祖先的历史还长,所以有人称它是“第一恐龙”。遗憾的是,自从1866年俄国动物学家凯塞尔,在新疆最后一次发现它后,从此北鲵便在地球上神秘“消失”,一下就失踪了120多年。为了寻找这种珍奇无比的古老精灵,中国著名学者和动物学家王国英、谢志强等,曾多次在阿拉套山一带的伊犁、博乐、塔城等地区,展开“梳头式”大搜寻,但最终一无所获。所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新疆北鲵和恐龙一样,早已灭绝,中国不可能再有这种珍稀动物。

1989年9月1日,王亚平带来的这个“含金量”极高的消息,使王秀玲兴奋得彻夜难眠,此刻,她的心情决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她索性起来收拾行装,第二天天不亮就带着600元钱,“杀”奔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交界的阿拉套山。

9月5日,新疆温泉县西部的捷麦克到了。她费了很大劲,终于找到了20世纪世界上第一个见到“第一恐龙”的人——牧民敬永雄。王秀玲借了一匹马,就立即和他一起策马狂奔……

●一阵狂风把王秀玲卷入滚滚洪流,直到她抓住岸边的一棵矮树才死里逃生;夜半恶狼袭击羊群,王秀玲再次历险。

马踏着疾速的步子,穿过沟沟坎坎的荒原,又越过层层迭迭的丘陵,开始艰难上山了。在庞大、纵横交错的山谷与山谷之间,回身四望,进入眼帘的是光滑的山脊和沟底断断续续的灰色石堆,只有一条马与人踏出来的“栈道”。王秀玲终于冲上了一片“平原”。忽然,远处飘来大片浓重的黑云,接着雷声隆隆,她忽然感到浑身上下有一种莫名的紧张与恐惧。大雨要来了,接着肯定会有山洪暴发!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探险者被西域的山洪所吞噬。

大雨铺天盖地倾泻而下,骑在马上,王秀玲只觉得眼前一片模糊,接着呼吸也紧迫起来。尽管穿着毛衣毛裤,她仍冻得瑟瑟发抖。后来,冷风又变成了雨加雪,王秀玲上牙直敲下牙。人马在泥泞中艰难地跋涉着。原来的一条小河,此时却因洪水暴发显得波涛滚滚。忽然,一阵大风吹来,猛地把王秀玲掀下马背,她挣扎着从泥水里爬起来,去拣从马背上掉下来的工具。不料脚下一滑,竟跌进了洪水滚滚的河里。

河水裹着泥沙疯狂地咆啸着,眨眼间王秀玲就被冲出几十米远。此时,只见她在水中时隐时现,眼看要陷入灭顶之灾。敬永雄惊得目瞪口呆,一边急得大声呼喊,一边追着王秀玲拼命狂奔。

王秀玲在浊浪中不停地挣扎着,她连呛了几口水浑身乏软,觉得自己的身体在不停地往下沉,王秀玲绝望了……眼看就要被洪水“吞噬”时,她竟意外地抓住了岸边一棵矮树。好在牧民敬永雄及时冲到跟前,才把她拉上了岸。

天快黑时,王秀玲终于策马闯进了一块风景秀丽的大草地。不远处一座孤零零的小毡房,弥漫出烘牛粪的清香。主人对他们的到来感到很惊奇,尤其得知这位敢策马闯深山的漂亮女性,是来自乌鲁木齐的大学讲师时,更是对她敬佩不已。王秀玲和主人一家老小围成一圈,喝着浓浓的奶茶,嚼着烤馕,感到无限的畅快和兴奋。此时,原想完全可以美美睡上一觉的王秀玲,做梦都没想到,夜里竟会遇到狼群的袭击。

夜像一潭平静的水,悄无声息的淹没了草原。夜半时分,酣睡中的王秀玲忽然被一阵嘈杂声惊醒。她机警地往毡房外一瞧,不由大吃一惊:只见一盏盏绿荧荧的小“灯”,散布着怵人的光,正从远处快速向这边聚焦。羊圈里的羊骚动起来,并不时发出急促的叫声。牧羊犬也狂吠起来。“狼群!狼群!”王秀玲不由大声惊呼。

主人一家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翻身起床后,个个手持木棒等武器,一声怒吼一家七口老小齐齐冲出,立即扑向正在袭击羊群的饿狼。看到眼前的一幕,王秀玲也没有了先前的恐惧,一起和主人打起狼来。由于人少狼多,对方并不愿轻易“罢兵”。周旋中,王秀玲几次被狼围住,几次遇险又几次被剽悍的男主人救出,总算没丢掉性命。经过一番较量,狼群终于一步步后退了。赶走这些凶残的家伙,王秀玲躺在床上毫无睡意,眼前不断晃动着北鲵的影子。她轻轻感叹:可爱的小生灵呀,寻找你为何这样难!

●翻着石头,王秀玲的心提到嗓子眼上。“哗”,中国“第一恐龙”浮出水面;一篇仅一页的论文,震惊了生物学界。

王秀玲终于来到了牧民敬永雄发现“怪物”的这片神秘土地。沐浴在暖暖的阳光里,她的心情格外激动。此刻,王秀玲打量了一下雄伟的阿拉套山,只见那直刺苍穹的雪峰,呈一片深邃的藏蓝;棉絮一般的云彩,湿淋淋地横在山腰,亦幻亦真,飘飘渺渺。她开始翻动小溪里的石头,眼看她多年来梦中呼唤的神秘“恐龙”就要出现,王秀玲的心禁不住一阵狂跳。尽管冰冷的溪水浸得她双手麻木、发白,尽管她汗流浃背地翻起了足可以堆一座小山的石头,可是,哪有新疆北鲵的影子!这种古老的生灵,仿佛在一瞬间从地球上逃得无影无踪。难道有关它的发现是一种误传?

她不甘心就此“收兵”,自己历尽千辛万苦才闯进这片人迹罕至之地,难道就这么空手而归?她不停给自己鼓劲儿。忽然,惊人的一幕出现了。王秀玲刚翻开一块不算太大的鹅卵石,一个像四脚蛇一样的小动物猛地窜出,“哗”地浮出水面。此刻,她的心吊到了嗓子眼上:如果真是它,这将是一个世界级的发现!她激动地边喊边追,终于捉住了这个可爱而又顽皮的小家伙。它有着蛇一样的头,但两只凸起而机警的眼睛却更像青蛙。它那有粘液的光滑的身体上,还长着4只脚,并拖着一条细长的尾巴。“是的,就是它,新疆北鲵!”王秀玲忍不住大喊起来,两眼滚动着激动的泪花。

王秀玲在这条小溪边一呆就是整整4天,她一条条寻找着这些古老的小生灵,完全被一种她连想都不敢想的奇迹陶醉了:短短的几十个小时,她竟发现600尾之多。很快,第一篇关于新疆北鲵的论文,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动物学刊物《动物学研究》上发表了,尽管因时间仓促,这篇论文只写了短短的1页,却一下震惊了生动学界。消息传出,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哈萨克斯坦一些濒危动物学家也闻讯赶来。

接着,王秀玲根据考察情况,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开展新疆北鲵的保护和人工繁殖研究。此申请以惊人的速度写出,又以惊人的速度得到上级批准。

●在山地草原生存2亿多年的精灵,被运进乌鲁木齐;王秀玲首开世界人工养殖北鲵的先河。

一天,王秀玲收到驻守在温泉县西部的某部边防站指战员的来信。信中说,在地处温泉县内天山山脉的别珍套山区一带,有新疆北鲵。她立即再次“杀”进了中哈边界。风餐露宿,赶了2500公里山路,对这一地区展开“梳头式”大搜寻,又发现两处北鲵栖息地,在小小的4万平方米范围内,竟出人竟料地生活着8000多尾北鲵!这真是一个天文数字啊!消息传出,把一口断言“新疆北鲵早已从地球上灭绝”的西方学者惊得目瞪口呆!她的行动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认可和赞赏。她说她很感激某部边防站的官兵,考察中,这些热血汉子给她的课题组帮了许多忙。

世界动物学界对北鲵的研究甚少,几乎找不到一篇象样的论文,为填补这项空白,王秀玲首开世界先例,开始了人工养殖北鲵。在新疆师范大学,他们修了一个大水池,用过滤后的自来水,缓缓流成的“小溪池”。溪里放了不少石块,底部还特意垫空。岸上栽了一些早熟禾、三叶草。王秀玲放进去29尾北鲵,用蚯蚓喂它们。

时间像一条平静的小河,悄然流动着。一晃两年多过去了,其间尽管王秀玲想了许多办法,但都没能使北鲵产卵。她说:“那段时间真难熬,我们不得不忍受一次次失望。我甚至觉得,养育3个女儿也没有这样累过。”后来王秀玲想,北鲵来自寒区,喜欢在低温下生长。于是,她就用冰块降温,使养殖池里的水始终保持在10度左右。那些日子,她和她的学生们每天要从冷库中拾来一麻袋一麻袋的大冰块。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年5月2日,一条重大新闻“爆”出来了:北鲵产下43粒卵。一个月后,35尾小北鲵在玻璃缸里卵化出来。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完全在人类饲养条件下生育的新一代北鲵。至此,世界动物学界再次刮起“台风”。

几年后的今天,由于夏天山洪暴发、一些泉眼和沼泽地干涸等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个别人轻信北鲵可治百病的谣言进行的捕杀,它们的活动范围在一天天缩小。七八年间,新疆北鲵便由原来的8000多尾减少到现在的不足2000尾,如今已成教授的57岁的王秀玲心在滴血。她幽愤地说:“我们的保护速度赶不上北鲵减少的速度,这是一场残酷的比赛。”

于是,她不断地向工人、向农民、向牧民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讲北鲵是“极危中的极危”动物。她不停地写信,给国家农业部、给中国水生生物科学院、给自治区人民政府、给自治区林业厅、水产局等,她还拍了一部名叫《新疆北鲵》的科教片广泛播放。她还想提出建立天山苏鲁别珍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在捷麦克建立围栏并派人看守等建议。

可喜的是,王秀玲的呼吁已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她本人今秋还做为代表,出席了党的十五大。有关人士说,用不了多久,新疆北鲵都将会拥有自己安全温馨的家。

上篇:没有了
下篇:敢问心中装的啥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7/12/1997120605-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12/06/21925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