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晓峰
冯根生是闻名全国的企业家,他所在的企业正大青春宝集团从小到大,由26万元固定资产发展到7亿元资产,他的功劳不可磨灭,而他个人的收人却不能同比例增长,只能按他的行政级别按月领取工资。最近,冯根生所在企业集团进行改制,按规定,作为总裁的冯根生必须认购价值300万元的2%的股份。然而,冯根生却拿不出这300万元,拿不出300万元,能否继续担任改制后的“正大青春宝”集团总裁,就成了摆在冯根生眼前的难题。
与冯根生难题相比,“格兰仕”集团总经理梁庆德要幸运得多。最近,经国家国有资产局认可,梁庆德身价被评估为3.9亿元人民币。如果对冯根生个人的无形资产进行一番评估,再让他拿出300万元来认购2%的股份,则根本就不成问题。
冯根生难题出在我们的国有企业过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没有直接参与收益分配,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才能更没有作为生产要素纳入按劳分配的原则。而梁庆德的身价之所以能高达3.9亿元人民币,是因为“格兰仕”将经营者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根据企业经营者去留前后企业效益的升降幅度,参与了企业利润分配。
目前,没有人对企业的兴衰荣辱主要系于企业经营者持怀疑态度,但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者激励机制,承认企业经营者作为“人力资本”,参与利润分配,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冯根生的难题正说明了这一点。“格兰仕”总经理身价是否能达到近4亿元,我们姑且不论,但这种承认经营者作为“人力资本”参与利润分配的做法,又为合理评估企业经营者智慧、人格、才能这些无形资产,提供了借鉴。根据生产力三要素原理、以及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来看,企业经营者本身既然就是生产要素,就应该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营者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解决冯根生难题,归根结底,就要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经营者利益与企业绩效、股东利益有机结合,使经营者尽其努力为股东谋取利益,并在保证股东资本收益和资本增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经营者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核心的经营者激励机制,这才是为企业经营者个人价值合理定位的根本途径,让社会上涌现更多的冯根生、梁庆德。
当然,在承认企业经营者应该享有充分的经济利益的条件下,还应当合理界定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绩效和衡量标准。唯有如此,才能既保证企业所有者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又能使企业经营者的自身利益得到最大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