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东
招聘人员是改革企业用工制度以后出现的新鲜事物。企业缺人,到社会上招聘,量才录用,这是企业面对市场的正常举措。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招聘被涂上了怪异色彩,让人难以辨认其真正面目了。
天津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一纸招聘广告石破天惊,愿出200万年薪招聘公司总经理。如此诱惑力,应聘者自然纷至沓来。接着这家企业对应聘的人选走马灯似的审查,又走马灯似地否掉,筛来筛去也没有合格的。看起来,人才并未招来,但企业却得到了两大好处:能出200万招聘总经理,说明企业有气魄,有明显实力:不少前来应聘的有志之士献计献策,公司得到了不少良策。
南方某市一家公司在招聘时,条件极宽松。招公关小姐,公关先生,只需高中文化;总经理秘书,男女不限;汽车司机,年龄可放宽到50岁。一经聘用,工人月薪1000元,公关人员2000元,汽车司机1500元,另加出车补助费,干满二年成绩突出者即可分房。结果怎样呢?不少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去。说确切点,是无一中选。原来,那家公司根本就没打算选人,只是想赚钱,收取了成百上千应聘者的报名费之后,便人去楼空。
深圳一家公司打出一则招聘广告:招聘某一尖端专业人才,一经录用,年薪50万,配备进口汽车一部,三室两厅住房一套。不过,前提条件是:要按公司的题目,搞一项设计,以设计方案论英雄。一时间群雄竞技,角逐者送上门的方案都很有见地,有的是极其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文献。招聘告一段落,那些望眼欲穿等待复试的人竟没有一个接到复试的通知,他们的智慧全部无偿献给了那家公司。如果不出意外,这次招聘会“圆满”地划上个句号,外界无法知晓内幕。然而应聘者中有一个人的设计方案是他多年研究的心血,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这个方案十分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公司把这项技术原封不动的用于新产品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直到这项新技术被一家专业刊物刊登,那位应聘者才恍然大悟,遂找到那家公司讨还公道,但是,结果却是个悲剧,因为他的这项技术既没申报专利,也未公开发表过,因此,不受法律的保护。
招聘,骗感情,骗金钱,骗智慧,骗得你目瞪口呆,无可奈何,这种假戏真做的把戏再也不能重演了。
从应聘者角度讲,别那么轻易相信人,你的智慧要有价值体现,该报专利的报专利,该拍卖的拍卖。多年心血岂能轻易示人?别忘了如今可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最尊重价值规律的。
从政府角度讲,法制还须进一步科学化和细化。招聘不光要置于人事,劳动部门管理之下,还应会同有关部门,如工商和企业的主管单位协同管理。既对被招人员负责,也对招收单位负责,从而堵住非法“招聘”这个“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