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攻城不怕坚

——记省劳模、西安惠安化工厂科研二所所长邵振华

2023年09月26日

在西安惠安化工厂,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提着一个破兜子的中年知识分子,他举止文雅、言谈斯文,大有“文弱书生”之相。可是他在科学研究、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成果显著,贡献突出,先后被国家评为对科学技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人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被兵器工业总公司评为先进质量工作者,被西北兵工局评为最杰出的科技人员,并授予“科技十杰”的光荣称号,今年又被陕西省评为劳动模范。他就是该厂科研二所所长邵振华。

邵振华,1964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1987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在一般人的眼里,他的知识是很渊博的,可是邵振华却认为:知识在更新,科技在进步,在知识科技面前,自己永远是一位小学生,所以“我要努力学习,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时刻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

邵振华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是这样做的。在办公室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他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的身影,忘记下班回家,对于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在家里他的写字台前堆放着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他几乎每天学习到深夜,有时还熬通霄,他爱人说:“老邵除了学习以外,再无别的爱好,没有书本,我看他就没法活下去”。他儿子说:“我爸是个学习迷,他总是有看不完的书,写不完的字,学不完的习”。凡是邵振华看过的资料,大部分都是用红笔勾划,蓝笔点评过的。几十年来,他在学习上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除工厂给他订的各种报刊杂志以外,他每年还要自费订阅七种杂志,在他家里,他写的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装了满满一大箱子。

几十年的科研、制造、管理实践,练就了邵振华严谨、求实好学、向上的工作作风,热情、文明、团结、谦逊的优良品格,深钻精细、开拓进取的科学态度,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信任,他先后担任过四项国家重点型号研制项目的付主任设计师,两项部重点型号项目的主管设计师和多项课题研究负责人。

他每次接到任务之后,都能够全身心的投入研究、试验,经常是夜以继日的加班加点的工作,废寝忘食的执着追求。由于他长期操劳过度,仅1993年至1994年,就先后三次被送往医院治疗。多年来,在工厂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科研小组其他同志的紧密配合下,上述项目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受到国家及兵总的高度评价,其中被国家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有两项、三等奖的有一项、三等发明奖的有一项;被评为兵器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的有三项、一等奖的有一项。在型号和课题研究中,他先后七次获得主要完成人奖励证书,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一份;兵器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证书二份、一等奖证书一份、二等奖证书一份、三等奖证书二份。先后三次被火炸药公司评为“六五”、“七五”、“八五”先进科技工作者。

邵振华认为“科研成果再先进、再多,如果不转化为生产力,为国家、为民族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无论从那个角度讲,都是极大的损失,所以我要以极大的努力,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它能够为党为人民服务、效力”。

多少年来,邵振华和其他同事在研究中,始终把这个问题作为重点牢记心中,他们总是把产品研究与工艺研究紧密的结合起来,边研究边考虑转化和批量生产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他和工厂有关领导及部门的同志,和他们科研二所的其他研究人员不知攻克多少工艺技术难关,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可喜的是,他们的科研成果都顺利地转化为生产力,其中有四、五项已经形成规模生产,仅在1996年度,就为总厂增创销售收入2700万元,同时也为国家外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祖国、为兵总、为惠安争得了荣誉。一九九六年惠安厂在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在上级两维费到位的情况下,能甩掉连续七年亏损的帽子,实现扭亏持平的经营总目标,并且盈利125万元,与科研二所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邵振华在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哲学方法解决问题,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用治本的方法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去年,科研二所的一项生产工艺欠成熟致使生产无法进行,邵振华夜以继日的深入到生产现场了解情况,研究对策,很快提出了四项工艺措施,由于措施得当可行,使问题立即得到解决,而且使产品质量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受到工厂领导及有关部门广大职工的一致称赞。

(杨武世)

上篇:让司马故里尽展风采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7/12/19971218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12/18/21959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