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9日,这_天在姚筱舟的记忆中,是一个值得纪念与难忘的日子。那天晚上八点,他珍藏在心中整整34年的企盼,定格在上海市南京路上的“上海电视广播大厦”四楼演播厅舞台上。应上海东方电视台之邀,他参加第17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开幕式,见到了上海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和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一家报社记者风趣地说:“这一天,是一支歌串起来的三个人共同的节日。”这支歌,就是由姚筱舟作词,朱践耳谱曲,才旦卓越玛演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这支歌唱遍了全国,经久不衰。
姚筱舟是铜川矿务局近6万名职工中的普通一员。1955年到1983年在焦坪煤矿工作,1984年调局报社任编辑,1992年冬离休……
省铅山县人。1949年4月下旬,年仅16岁就读于铅山中学的他,立即投笔从戎,上过解放军军政大学。1951年冬,又随部队高唱志愿军战歌跨过鸭绿江,直到实现停战,才凯旋归国。不久,就转业到陕西,先在商洛石棉矿,后调铜川矿务局学习采矿技术,并被分配到焦坪矿任采矿技术员。1957年1月8日的一次火灾事故后,姚筱舟受到了处分,由技术员变了采煤工。也还是由于他当了工人,才逐步地了解了矿工爱上了矿工。他说:“我认为矿工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牺牲了自己应该享受的那部分阳光,把脏、险、苦、累留给自己,把光、热、乐、笑贡献给人民。”他记录下了许多矿工编的“顺口溜”和歌谣。于是就产生了写诗的冲动。1960年的初春,他终于写成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三段十二行的小诗。投寄到《陕西文艺》后,很快被发表,后被“春风文艺出版社”编汇在《新民歌三百首》一书中。
姚筱舟在焦坪矿28年,的确像一颗无名小草那样经历了风霜雪雨,酷暑寒冬。主要原因是他的“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月里,他就很容易地被划人“内控人员”之列。希望和追求,使受过伤害的生命终于战胜了厄运。他放下手中的笔,却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由于他与矿山有切不断的情丝,和矿工有解不开的情结。在他重新获得拿起笔的权利不久,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讴歌矿山与矿工的创作中去。他与其他几位同志一起编写了《霸王窑》与《矿工恨》两本矿史。他写的《星星啊星星》(江通谱曲),荣获山西“煤乡之春”优秀歌曲奖,并被电视艺术片《乌金花》选为插曲之一。他写的《一杯茶一杯酒》(吴崇生谱曲)被煤炭部摄制的安全电视艺术片《祝你幸福》所选用。在这十几年中,他为铜川矿务局参加各种活动汇演写了约40多首歌词,还写了《局歌》和鸭口矿、三里洞矿的《矿歌》。
辛勤耕耘,必有收获。由于姚筱舟文学创作成就,陕西省作协、音协、企业文化研究会、音乐文学学会、中国煤矿影视剧研究会等吸收他为会员。同时,他还被《中国文艺家传集》和《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分别收录人书。最近,陕西省电视台《时代广场》又为他拍摄了专题片,他的故乡也把他编人“上绕名人录”。.
姚筱舟情溢矿山,心系矿工,用笔和真情讴歌矿山、矿工之美,从心灵深处追寻着乌金人的足迹,讴歌着新时代光明使者精神,真情地拥抱着变革的矿山。(张文平席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