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岚皋饮食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改革,为小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提供了宝贵经验,其经验首先是在企业内部先拿出一两个门店做直观的试点,积累经验,并鼓舞职工的信心。其次便是完全彻底改变企业的国有制性质,把企业和每一个职工紧紧捆在一起。
股份制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条好途径,搞股份制,亏损企业可得逃生,有效益的企业,效益将会更好,发展将会更快。所以,股份制搞早早受益,搞晚则被动。
困境
岚皋县饮食服务公司成立于1970年,20多年间没有辉煌过,但还能苟延残喘。1992年开始恶变,企业严重亏损,连续4年累亏13.5万元,这个数字对仅有37个职工的小企业如同天文。由于无法清息,银行不予贷款,职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医疗费不能报销,统筹养老金交纳不起,企业应摊费用不能正常摊销,7名职工失业,绝大多数职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全体职工看求生无路,便联名上访,要求重换“车头”。
灵芝草——股份制
1996年4月,在以陈东风为首的新的领导班子,首先用一个月时间恢复党政工组织,恢复企业建制,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12项。步入正常后,企业立即着手股份制改造。但阻力重重,职工不理解也不接受。为了稳妥,公司决定由慢到快,由小到大,由试行到正式,由局部到彻底。突破口选择在投资小见效快的大众舞厅。经党政工多方工作,35名职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4月底共集资4万元买断舞厅,开始股份制经营。为了让职工立即得到实惠,为了鼓舞和坚定职工搞股份制的信心,舞厅采取当月分红当月兑现办法。第一个月,每股(1000元)分红34元,逐月递增,最高每股分红达54元。眼前的金子,刀下的菜,职工欣喜无比,道:“股份制竟是这么好的东西!”
借风使力,趁势打铁,到8月份,公司领导立即对餐饮部试行股份制改造。这时已不用动员,35名职工,10天里就集资14万元。餐饮部的股份制形式为包利分红,包利率为千分之二十。改造后,10月份开始经营,至12月,营业收入为18万元,超过餐饮部过去一年收入的总和,投资收益达千分之二十五。
1996年,全公司总营业额为73万元(历史之最),利税8万元,当年扭亏为盈,职工年工资由过去3000元增至4000元。
两次试点,取得了经验,又坚定了全体员工搞股份制的决心。今年4月,公司开始彻底股份制改造。经资产评估,全体职工将国有资产完全买断。这时,企业集体资产为30万元,37名职工的股金为50万元。昔日的国营企业立即变成由职工持股的股份制合作企业。
今年,全公司营业收入102万元,利税11万元,职工个人年收入5500元,比去年又增长了34.1%,职工投资分红25%以上。
企业面貌前所未有
实行股份制以后,职工直接变成企业的经营者和投资者,职工由过去的抽象主人变成实在主人。几十年来一直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下子彻底解决,职工由原来的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过去常见的迟到早退、服务态度不好、消极待工、工作不负责任的现象绝迹,试行和彻底实行股份制的两年间,全公司无一人无一班组因违纪违规而受罚。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自觉性空前高涨。为了节约开资,职工自觉利用业余时间自拆自洗被褥(此项每年节约1万多元),自己育苗栽花,绿化环境,自修服务设施。职工自觉义务清理欠款,主动的联系生意(此项年收入20万元),为了拉生意,职工主动自掏腰包,为有婚丧事的居民送礼凑份子。职工免费为旅客洗衣、保管物品、购买车票。天突然变冷,服务员从家里拿衣服让旅客穿,旅客一时钱不够,服务员帮其垫上。最感人的数河北旅客王欣,住宿其间,哮喘病突发,生活不能自理,服务员赵亭云等主动为其从医院请来大夫,为其垫付药费,为其熬药,为其端饭送菜,一直持续一个星期,王欣病愈返家时,紧握着赵亭云的手说:“你们公司的职员们真好!”后来,姐妹们在一块闲扯时,当再提起这件事时,赵亭云感慨地说:“不是职员们好,而是股份制好!”
本报记者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