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省著名民营企业家、步长集团公司董事长赵步长,在关于贯彻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理论界人士座谈会上,告诉与会者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件:咸阳市工商局抓住步长公司商标不规范问题,采取错误手段进行要挟敲诈,以致影响了这家民营企业正常经营,长达7个月的检查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1亿元。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今年6月,咸阳市工商局商标管理所受托对步长公司在商标使用及广告宣传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立案查处。对此,步长公司派人到商标管理处进行法律咨询,专门成立了商标规范小组,并要求工商局对其商标工作进行指导。商标管理所并不满意,认为步长公司整改不力。8月6日,商标所副所长尚美英在没有给主管局长打招呼的情况下,带人来到步长公司发货基地,使用对个体户空白即时处罚单,查封了步长公司的所有库房,影响了步长公司的正常生产。这一情况发生后,工商局领导认为,尚美英的做法欠妥,便赶到现场及时纠正,启封了全部封条。
对此,尚美英没有正确理解,误认为领导不支持她办案,心火冲天,感情用事,便以个人名义写了151封要寄往全国各地工商部门的举报信。8月21日,尚美英打电话给步长公司,说她手里有些东西要拍卖。当步长公司咸阳行政部主任吕宏强来到尚的办公室后,尚拿出她写的信对吕要挟说,这些信一封一万元,你告诉赵步长,看他要不要,如果要9月6日下午4点前把151万元送来,否则她就要把这些信全部发走。8月25日,赵步长找尚美英进行谈判。尚态度强硬,不容讨价还价,说151万元一分钱不能少,信钱交易,过时不等。赵步长出于保护产品市场的目的,决定先出钱买信。9月6日下午3时,步长公司副总裁赵超带着151万元支票和151万元现金如约来到尚的办公室。尚却不在办公室。9月8日他们又一次来到尚美英办公室,尚仍坚持一封信要1万元。赵超说,你这是敲诈。尚回答说你说是敲诈就是敲诈。步长公司人员便向秦都公安分局报警。公安人员赶到现场,把尚美英连同151封信带走。在初步审查后,司法机关将尚美英以涉嫌敲诈勒索罪逮捕。
此事发生后,咸阳市委、市政府领导明确表态要旗帜鲜明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并召开专门会议责成咸阳市工商局制止类似行为发生。省委书记李建国、省政府常务副省长贾治邦、副省长赵德全及省工商和司法等方面领导也在批示中指出,对尚美英事件不能护短,要以此为鉴,严格执法,改善服务。
然而,这一事件到此远没有结束。咸阳市工商局想方设法为尚美英的罪责百般开脱,目前事态仍有扩大化迹象。12月1日,咸阳市工商局再次以检查商标为名突然闯入步长公司检查商标使用情况,并声称步长公司的商标问题要一查到底。甚至有人误导不明真象的群众组织“百人签名致信”活动,为尚讨要“公道”。年末岁首正值销售催款高峰,咸阳市工商局屡屡纠缠和设置障碍,赵步长疲于应付,致使决策受到干扰,生产经营濒临瘫痪。
那么步长公司商标不规范案到底是怎么回事?
咸阳商管所提出的步长公司商标存在问题主要包括:“新脑心通”和“脑心通”是两种药,ZBT商标注册未包含“新脑心通”,因此,“新脑心通”使用的ZBT商标是冒充“脑心通”的ZBT商标。步长公司认为,国家商标局已于1997年5月正式下发了注册证,已是合法商标,因当时公司办理注册和管理商标的人员流动性大,他们不清楚是否已注册,因此,立即派人到西安查询办理。而商管所本应对已公告的合法商标备案,但因工作失误未看到商标公告,就对这一问题立案穷追,并借此查封步长公司“新脑心通”,其本身也是有责任的。至于认为“步长”注册商标是横排,而药品小包装盒上使用“步长”两字是竖排等问题时,步长公司解释,经他们咨询,横排注册竖排使用是否是合法使用,目前尚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纵观所谓商标不规范问题,事实上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可遇到的,由于知识缺乏,经验不足出现的小偏差。它在执法部门的合理引导下,完全可以规范完善。然而,目前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在引进外资上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巨大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中外合资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是没要国家一分钱发展起来的民营科技企业,近几年发展迅猛,产值已达4个亿,年缴税3000多万元,安置就业5000多人。难道仅仅因为一些非原则性的不完善就要让它在权力下跨掉吗?让它毁在个别人的手中吗?所以,按十五大精神,从大局出发,从省情出发,省上领导和咸阳市领导对此事的态度和批示是完全正确的,是保护非国有企业发展的具体表现。然而,有人顶风作案,让事态扩太的实际情况,却让参加座谈会的省委宣传部、省委政研室、省科委、省政法委、省党校、省社科院及有关大专院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忧虑,他们认为此事发生在省委、省政府最近作出《关于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决定》和《关于大力发展非国有制经济的决定》前后,是和两个《决定》对抗的典型。尚美英等人的行为是恶意的挟私检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改善民营企业投资和生产环境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以前许多非国有企业遇到类似行为大多忍气吞生,从而助长了手中有权的个别人的嚣张气焰。步长公司能够和这种不良行为做斗争,这一勇气是值得鼓励的。专家们呼吁:执法部门更要贯彻好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帮助其不断发展完善,逐步走上正轨,决不能将其往死里砸。
本报记者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