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方言误读

2023年09月26日

田长山

欢势

这是一个叙说生物或人的状态的词。苗顶出土了,带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乡亲们会说,这苗长得欢势,否则就说不欢势。推而广之这庄稼长得欢势,这菜长得欢势,这树长得欢势。说小孩子活泼,身体好,生气勃勃,就说这娃长得欢势,说牛犊骡驹子欢势。我揣测这个词可能是古汉语在口语中活化的遗存,本意广博而且文雅。但是现在关中人的口语中,带有随意性的赞赏和肯定,一般多用于植物、动物或者小孩子,有一种心理上亲切认同,对生命勃发状态的礼赞,情感发自由衷。如果说,一个成年人生病了,不舒服,另一个人碰到说:“嗯?你这几天不欢势。这其实就是在开玩笑,在调侃,是词的有意的错位欲产生幽默效果。“欢”可以组成欢喜、欢娱、欢乐、欢快、欢会等等,都有心理上愉悦和生发之意,一加上“势”,就把欢乐的状态、心情和那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勃发凝固和定位,成为一种状态的形象性肯定性的描述。有人说,人类世界就是语言的世界,站在意义揭示的层面上,也可以说没有语言,就没有世界。语言的维妙之处,不仅在于是人类思维的现实外壳,应该说也是情感意义的力求最充分的表达。但是,词不达意,语言的表达永远赶不上人的思维和情感表达的要求。所以庄子就把这一点绝对化,认为只有那没有表达或无法表达的才是精华,那些表达出来的都是糟粕。很多很有表现力的方言词语,因为找不到相对应的文字,常常让有志的作家们抓耳挠腮,无从下手。但是用活一个方言的字词或词组,有时就是获得了一种灵感,贯通了自己与那一方土地和人民的感情及血肉的联系,同时也发掘出了生活及生命的新的意义。

俶尔与翕忽

朋友促成,我从我们大家学过的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里摘出这两个词来。“俶”的发音是“CHU”,与我们关中方言的俶尔发音相近。“翕”发“XI”的音,与我们关中方言翕忽的发音又相同。不仅发音相似,词意也相同。柳宗元写小石潭中的鱼在静中忽动的样子时说:“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那鱼先是不动,后来是俶尔一下跑得不见影了。俶尔,很象一个象声词,象我们的祖先在梢林里打猎,一只敏捷的动物突然惊觉跑掉时,在林中空气中那一瞬间发出的声音。形容其迅速,其敏捷,其超乎寻常的快。说人,你俶尔一下就来了,俶尔一下又不见了——来去都出乎意料的快速;说小动物,哎呀,乍俶尔地一下,就不见了?现在关中人说翕忽,与原迅疾之意稍有转讹。柳宗元说鱼“往来翕忽”也是说鱼游得快,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不是金鱼在鱼缸里那种悠悠然的快,而是时疾时缓的那种游动,未经驯化的一种自然状态的鱼的表现。现在活在关中人口头上的翕忽,似不包涵快的意义,而是表现一种“差一点”的危险的语气。你看你匪的,翕忽从上头跌下来了!你能行么,翕乎没把事办失塌!翕忽在这里已不表示时间,而是表现程度。如果说,我的这种推断不错的话,那么,关中方言中的不少词,其实就是上古语言的活化石,文化表现出非常顽强的继承关系。譬如说韩城方言中,保留了极多的古字的读音。如把“车”读“CHA”,把“斜”读“XIA”。读起古诗来琅琅上口:“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我们保留了我们祖先的语言,就象我们的血液中流着我们祖先的基因。我们把万古与今日,集於一身,走向未来,只是我们仰视得太多,平视或反视得不够而已。

上篇:广告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7/12/19971230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12/30/21991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