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办事拖拉一旦形成习惯,就会逃避现实,怀疑自己,甚至欺骗自己,在现实中变得更加懦弱,总是把希望寄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家长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呢?
首先,家长要让孩子正视现实。要勇于承认自己存在的拖延毛病,不要为自己找任何借口。同时要让孩子懂得其危害性,认识到通过拖延来期待事情出现转机,那只能是自欺欺人。
其次,要帮助孩子分析拖延行为产生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当孩子做事不成功、有畏难心理时,家长应当鼓励、指导,而不是一味指责他。孩子鼓起勇气做曾经回避的事情,家长不要一味强调让孩子一定要“干好”。
再次,要培养孩子克服挫折的韧劲和耐心。要让孩子懂得前进的道路并不总是铺满鲜花。遇到困难就退缩和拖延只能是暂时的解脱,而非长久之计,要教育孩子不怕挫折,勇于战胜困难,坚持到底。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孩子积极行动起来。“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教育孩子坐言起行,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