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全国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纺织工业将围绕中心城市的整体调整,坚定不移地走压锭、重组、减员、增效的路子,对国有纺织企业实行战略性重组,力争打好纺织突破口的攻坚战。
纺织工业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基础产业,也是目前在调整工业中困难表现得最突出的产业。国有纺织工业已连续五年亏损,1996年亏损额高达106亿元,今年预计亏损80亿元。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82%,比全国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平均负债率高17个百分点。为此,国家把纺织业定为三年搞活国企、扭亏解困的突破口。
根据中央的部署,纺织工业提出压锭、减员、扭亏的具体规划是:1998年从沿海启动,当年基本完成480万落后棉纺锭的压缩淘汰任务,三年内在全国压缩1000万棉纺锭;1998年安置好60万压锭直接下岗职工,连同减人增效下岗职工,三年内共安置120万人的再就业;国有纺织企业1998年减亏30亿元,2000年实现全行业整体扭亏为盈。
这次属于压缩淘汰的细纱机是:建国前生产的细纱机;所有“1”字头的细纱机;1979年以前生产的A512、A513系列细纱机;无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设备。对于压下来的纱机,就地淘汰销毁,不能在国内转移。今后无论国有企业、乡镇企业还是三资企业,都不允许再上新棉纺锭。
会议认为,纺织工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解困的突破口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下岗分流人员能否得到妥善安置。为搞好压缩淘汰落后棉纺锭工作,每压一万锭,中央和地方财政给予300万元补贴,提供贴息贷款200万元。同时明年增加的100亿元银行呆坏帐准备金重点向纺织工业倾斜。这笔钱一定要用在纺织企业的破产兼并和安置下岗职工方面。
(摘自《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