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轰动京城的“卢亮跳槽”案,在经历一年多的曲折之后,终于有了最后的“说法”。经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调解,卢亮及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兴发水泥有限公司给付北京市琉璃河水泥厂经济补偿金80万元。这一案件创下了人才流动争议索赔额的最高纪录。卢亮,原是北京市琉璃河水泥厂新线分厂厂长。1995年11月13日,他提出辞职申请,一个月后的12月14日,再次递交辞职报告,并于当日下午离厂而去。随后,到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兴发水泥有限公司担任了厂长。
琉璃河水泥厂震惊了,新线分厂震惊了!投资数亿元从美国引进的一条日产2000吨熟料窑外分解生产线刚刚通过国家验收,作为一厂之长的卢亮怎能撒手不管,说走就走呢。
19年前,20岁出头的卢亮跨入琉璃河水泥厂,19年来,厂里先后推荐他到山东建工学院、北京电视大学进修深造,并先后安排去日本、伊拉克、美国接受培训,仅1992年为筹建这条新生产线,厂方为卢亮去美国培训支付的费用就达9万多元人民币。该厂一位负责人说:卢亮进厂19年,有相当多的时间由组织上选送出去学习、培训,花费这样大的投入,在本厂没有第二个。尽管如此,卢亮还是“拂袖而去”了。
“卢亮跳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多家新闻媒体纷纷作出反应,有的栏目还以“莫为他人作嫁衣”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颇受器重的卢亮为何执意“跳槽”?据他本人讲,是为了追求“一种成就感”。
卢亮辞职投奔合资企业。作为全国建材行业骨干企业的琉璃河水泥厂被迫作出反应,去年2月,他们向北京市房山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房山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立案,裁定卢亮和北京兴发水泥有限公司共同赔偿琉璃河水泥厂163万元。
面对这一裁决,卢亮和北京兴发水泥有限公司表示不能接受,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摘自《现代工人报》路济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