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喜,安康缫丝二厂厂长兼党委书记。他读过8年大学,两进西安交大。他当过知青,当过工人,当过技术员,当过农村大队干部,当过两个企业的党政一把手,也曾荣获省劳模和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张安喜以顽强能干出名,总被用在危难之时。他也从不负众望,攻难克坚,一一化险。
厚积
只有厚积才能厚发,只有基硬才能楼高。张安喜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19岁下乡插队,21岁入党。在很年轻的时候,他就在社会上摔打自己,在政治上磨炼自己。由于社会的原因,他很早步入企业,工作之余,利用一切时间自学,自给自充电。企业看他是块材料,1972年送他去西安交大深造,主修机械金相专业。4年之后,回到企业搞技术工作。他仍没有满足,一边搞多项技改,一边又参加安康电视大学学习,专修机械,一钻又是两年,被晋升为工程师后不久又被晋升为高级工程师。越学越不知足,越积越不觉出厚,1982年,他第二次考入西安交大管理工程第二学士班,窗下苦修又是三年。交大是全国重点大学,是出人才的地方。前后8年的反复淬火,给张安喜的后发和作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受命于危难
张安喜曾三次受命于危难。第一次是插队在安康市吉河镇关心村(过去叫关心大队),当时他19岁。大队极穷,农村吃的问题一直解决不了,一年至少欠3个月的粮。公社提拔他到大队领导岗位上,让他带领群众向贫穷宣战,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第二次是组织让他去收拾安康地区汽车大修厂的烂摊子。当时这个厂属老大难单位,班子不团结,职工人心焕散,企业10年9亏。第三次是1996年,地委行署领导派他去安康缫丝二厂。安丝二厂的状况是班子内耗,财务管理混乱,资产流失严重,企业明亏499万元,潜亏400多万元。
三次受命三次化险,经他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富有创造性的领导,关心村由过去亩产百十斤增至400多斤,安康地区汽车大修厂由亏损企业变成地区税利大户,安康缫丝二厂生产经营转机,今年减亏1200万元。
除危之招
张安喜除危之招有三,一是能结合实际,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象在关心村,他经过认真调查,认为解决吃饭问题,必须提高单产,提高亩产的唯一途径就是变旱田为水田。因此,他便带领农民开山劈石,围田筑堰,使关心村大部分旱田变成水田,亩产比过去翻了4倍。二是,以改革开路,紧紧抓住管理出高产、出质量、出效益这把钥匙。在安康地区汽车大修厂,他率先制定实施百元净产值工资含量,解放了生产力,活跃了生产要素,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在安康缫丝二厂,在他亲自主持下,推出了以双文明建设为内容的“八大工程”管理(班台长工程、精神文明建设工程、主人翁工程、蚕茧工程、财务工程、技改工程、加强劳动纪律工程、第三产业工程),使企业内部管理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便于操作,又规范、科学。三是技术改造。张安喜认为,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企业的安身之本。在安康地区汽车大修厂,他领导开发了汽车刹车调整臂生产线,分一、二期建成年产600吨生产能力的电解锰,这一项目填补了我省的空白。在安康缫丝二厂,利用西安交大新技术,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千方百计安装10千伏供电专线和10吨锅炉进行改造,年可节电12万度,节煤1800吨。加上10项技改项目的总合,全年总节资254万元。
廉洁自律
张安喜律己很严,他认为厂长正则班子正,班子正则队伍正。整个安康地区,有点影响的企业领导都出过国,唯独张安喜没有。他不是没有条件,不是没有机会,他认为只要不是企业考察项目,仅只是学习先进经验就没有多少必要。1994年,上级部门帮他已经办好出国(去美国)的手续,他却放弃了,原因之一是企业技改正紧,二是他确实心痛企业的那5万块钱。
工会主席强志发,和张安喜多次去西安出差,吃饭总是拉条、饺子,每住总是莲湖饭店,15块钱一张床,没有卫生间,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强志发说:“你是厂长,是不是稍微住好点。”他说:“企业不太好,该节约的就节约。”强志发当主席14年,行政领导陪了5任,过去他也和其他厂长出过差,那一个厂长住过这样的房间啊。
全心全意依靠职工
张安喜依靠职工办企业不是一句挂在嘴上的空话。过去,安丝二厂职代会不太正常。张安喜到厂,首先使职代会正常化、制度化,企业所有重大问题,包括发展规划、生产经营、工资方案、住房分配、福利基金均要交职代会审议。坚持让职工每年一次评议中层以上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评议和奖惩、聘任挂钩。制订了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实施细则。安丝二厂在地属企业率先签定了集体合同。张安喜平时能够倾听工会代表职工反映的意见和要求。分配向一线倾斜,一线工资平均高于机关。重奖模范先进人物,住房分配、子女就业劳模优先。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企业解决了洗澡难问题,解决了食堂一直办不好的问题,还投资40万元改造了职工集体宿舍,完成了800余名女职工妇科病的普查及治疗。张安喜关心职工疾苦,有一件事很使大家感动。女工叶秀侠,大年三十,严重烧伤,生命垂危。张安喜知道后,亲自出面,送医院抢救,安康救不了,张又安排人力、资金送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当时厂里经济十分困难,张安喜的态度是,再困难也要全力以赴救人。叶秀侠住院期间,张安喜利用出差,和工会主席一起专门去医院看望。病愈后,张安喜又冒着大雨去家里探望,当他看到叶秀侠的脸面已经全非时,便同情地安慰说:“好好养病,休息一段时间,再去西安整容。”(羽佳天物/文杨舢/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