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刀耕艺坛永不止

记年画老艺人杨洛书

2023年10月07日

文/杨永军

走进年画之乡杨家埠,就似步人年画世界。走进年画大王杨洛书的年画工作室——“同顺德画店”,恰似踏进一个小型的年画博物馆,形形色色的年画,大大小小的画版令你叹为观止。

被誉为“中国年画王”的杨家埠年画第19代传人、71岁的杨洛书先生向我讲述了他与年画的故事。

木版年画是我国传统民间美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在民间,年画有三大产地,一是天津杨柳青、二是苏州桃花坞、三是潍坊杨家埠。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宋朝末年,成熟于明代。在长达几百年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造型生动、质朴热烈的风格,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杨洛书自幼生活在年画的氛围中。从小他喜欢年画,并帮家人印刷年画,就是在上私塾期间也常参与年画的创作。从17岁开始,他正式从事年画创作。经过多年实践,从裁打年画色板到绘稿画样,每一个环节他都精心揣摸,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制作特点:画样流畅圆熟,雕刻工丽缜密,套印准确细腻,点胭色彩鲜丽。他突破前人的年画制作套路,其年画具有造型夸张、构图饱满、想象自由、色彩鲜艳、古拙质朴的艺术特色。

1993年7月,杨洛书将自己珍藏的一块刻于500余年前的方贡笺木质年画画版,连同50块明清画版,无偿捐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经专家考证,这块刻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的年画画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质年画画版。在“十年动乱”中,杨洛书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将画版包好埋在地下的,使这些珍贵的木刻画版得以保存下来,为民族文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为了不断开拓年画题材,杨先生长期沉浸在民间生活中,从传统年画中吸取营养,进行挖掘、搜集、整理、创作了一大批艺术珍品。80年代初,首创了国内第一套木版年画挂历,后又刻制了我国唯一的一套木刻《历代帝王全图》、《潍坊杨家埠历代木版年画》,近期他又完成了《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的雕刻。为刻好这一百另八个人物,杨洛书多处搜集资料,对《水浒人物画谱》、《水浒英雄谱》等仔细研究,并长途跋涉亲赴梁山忠义堂实地考察,历时三年,数千次修改其稿,耗资二万五千余元,最后共刻540块画版,以其老辣精湛的刀法刻制出了一百单八将,真可谓笔笔浸透心血,刀刀栩栩如生,为中国年画史又添了重重的一笔。

近年来杨洛书成了闻名中外的年画艺人,他曾为四十多万中外参观者表演雕版艺术,政协主席李瑞环,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亲王,曾观看过他的表演并给予高度赞扬。杨洛书的传略及作品被收入《中国民间名人录》和日本的《中国传统年画世界》、《中国年画世界》等书籍。

杨洛书现在珍藏着明清以来的1000余块画版,囊括了中国年画之乡杨家埠现存的所有年画画版。为此,1996年杨家埠村专门投资近10万元,建起了“杨洛书年画博物馆”,开了为民间艺人建馆的先河。

杨洛书没有别的奢望,只希望在有生之年,将杨家埠年画史上的所有画版全部刻齐。愿老人心想事成,愿年画艺术代代相传。图为杨洛书在刻板。

上篇:广告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8/1/19980116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01/16/24647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