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压岁钱小议

2023年10月07日

文/赵德铭

随着一年一度春节的来临,“压岁钱”又被人们提上了“议事日程”。然而,“压岁钱”的本意是什么呢?笔者查了有关史料。

向晚辈赠送“压岁钱”之习俗,最早是由宋代的“压岁盘”演变而来的。据南宋吴自牧撰写的《梦梁录》中记载:在除夕之夜,凡各家有儿女者,都用盘等器具,盛上果品等食物,然后互相馈赠,在宫廷中,有一些官员还特意隆重地向皇帝呈上精制的宵夜盒子果。此即当时的“压岁盘”。

到了清代,方由“压岁钱”取代了“压岁盘”。但那时的“压岁钱”是带有去邪和祈福的双重成份。清人富察敦崇在他的《燕京岁时记》中说:“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角,谓之压岁钱。尊长赐之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清代吴曼云为描绘儿童们得“压岁钱”的喜悦心情,还专门作过一首小诗,诗曰:“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锡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由“压岁钱”的变迁说明,古人所谓的“压岁钱”,多是侧重象征意义与情感因素,而并不计较其数量的多少和实际花销。

而到了现代,“压岁钱”却愈来愈变味了。特别是近几年,在某些地方,甚至将“压岁钱”变成了聚敛钱财的机会。据某小学统计,在去年春节,全校500多人,人人都收到了“压岁钱”,其中最低者几十元,最高者达数千元。

笔者认为,现在的“压岁钱”猛涨,其害处有二:—是加重了长辈的经济负担。现在的爷爷奶奶,大都是离退休职工,他们除了退休金外,—般都没有什么外来收人。但为了给孙儿们积攒“压岁钱”,自己只好节衣缩食。这对老人来说,无疑是不可取的。二是惯坏了孩子。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凡长辈给孩子的“压岁钱”,多由孩子自己支配。这在无形之中便助长了孩子乱花钱的坏习惯。我们不防重温“压岁钱”的来历,最好勿将它的本意曲解了。

上篇:反腐败的对联
下篇:《有话好好说》:张艺谋的新创意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01/23/24665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